未來10年,小麥產量保持穩定,稻谷和玉米產量先降后升,大豆產量保持恢復性增長,豬肉產量增速前高后穩…… 4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發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以中國糧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奶制品、水產品、飼料等產品為對象,對2017年市場形勢進行了回顧,基于未來10年宏觀經濟社會發展與農業發展環境條件的合理假設,綜合CAMES模型基線預測和有關專家的分析判斷,對重要時間節點2018年和2020年及未來10年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走勢進行了系統展望。
據介紹,《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是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展望專家組在前4年展望工作的基礎上,根據近期國內外農業市場、政策、氣候等方面的新變化,綜合分析中國宏觀經濟、農業政策、氣候條件、科技創新、資源稟賦及國際市場等因素,采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所農業監測預警創新團隊研制的CAMES系統,對未來10年中國農產品市場供需形勢作出的基線預測。《報告》共12章,涵蓋糧、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等18種重要農產品。
回顧“2017”
2017年,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成效。
報告顯示,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糧食再獲豐收,為歷史第二高產年,總產量連續5年超過6億噸,棉油糖產量分別較上年增長3.5%、2.8%和1.7%,肉蛋奶、水產品、果菜茶等市場供應充裕。
農業生產結構不斷調優,減玉米、增大豆、擴飼草、調生豬、提牛奶等成效明顯,籽粒玉米累計調減5000萬畝(333萬公頃),糧改飼面積累計超過1000萬畝(67萬公頃),生豬養殖進一步向玉米主產區聚集。
農產品消費總量繼續增加,口糧消費穩中有降,玉米飼用消費和深加工消費增長較快,肉類、奶制品、水產品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食用植物油消費增速放緩,蔬菜水果繼續小幅增長。
農產品貿易量繼續增長,全年谷物和谷物粉進口2560萬噸,大豆進口量達到9554萬噸,食用植物油進口量581萬噸,奶制品進口量增加13.5%,蔬菜、水果及制品和水產品繼續保持貿易順差。農產品價格總水平下降,稻谷最低收購價小幅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保持穩定,玉米新糧上市后收購價穩中有漲,大豆、花生等油料品種出現不同程度下跌,鮮活農產品價格總體穩中略降。
展望“2018”
2018年,農業轉向高質量發展將取得新進展,中國農業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繼續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報告預測,農業生產穩健增長,結構持續優化。糧食產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總產量繼續穩定在6 億噸以上,優質稻米和強筋弱筋小麥供給繼續增加,水稻面積預計調減1000 萬畝(67 萬公頃)以上,畜牧業生產穩中有增,水產品產量小幅調減。
農產品消費保持增長,消費升級加快。口糧消費保持穩定,牛奶、牛羊肉和水產品消費增長較快,馬鈴薯、玉米加工消費明顯增加,綠色化、多樣化、品牌化消費需求快速增長。農產品進口繼續增加,結構出現分化。谷物、大豆增速放緩,豬肉進口預計下降,食糖、牛羊禽肉、棉花、牛奶進口仍將保持較快增加。
農產品價格預計總體平穩,部分品種波動加大。稻谷小麥優質優價、市場購銷兩旺的特征將更為明顯,玉米去庫存加快,價格穩中有漲,油料、棉花、食糖下行壓力加大,鮮活農產品總體平穩,豬肉價格穩中略降,牛羊禽肉、水產品、飼料等價格穩中略漲。
預測未來10年中國農產品市場發展趨勢
報告指出,未來10 年,農業高質量發展將取得明顯成效,農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穩健增長態勢,谷物由階段性供給充裕向保持基本自給格局轉變。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穩中有升,小麥產量保持穩定,稻谷和玉米產量先降后升,食糖、羊肉產量年均增速保持在2.0% 以上,奶制品、牛肉、飼料、水果、豬肉和禽肉產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2.0%,畜產品生產向糧食主產區轉移,供給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
農產品消費穩步增長,消費升級明顯加快。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營養知識普及和城鎮化水平加快,奶制品、牛羊肉、食糖消費快速增長,年均增速超過2.0%,蔬菜、水果、禽肉、大豆、飼料消費年均增速在1.0%?2.0%。方便營養加工食品需求增加,馬鈴薯、牛肉、豬肉、水果和禽肉加工消費年均增速在4.0%?5.0%。
農產品貿易保持活躍,進口品種和來源地更加多元。食糖、奶制品、水產品、羊肉進口量年均增速預計為12.3%、3.3%、1.7%、1.1%,大豆增速放緩至0.6%,食用植物油年均增速下降到1.8%。簽署自貿區的伙伴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成為中國農產品進口的重要來源地,歐盟預計在奶類等畜產品的進口中占據重要席位。
農產品價格市場化特征更加明顯,總體呈現溫和上漲態勢。農產品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稻谷、小麥價格展望前期穩中有降,玉米價格波動加大,鮮活品種價格季節性波動仍然明顯,展望后期受成本推動和經濟增長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價格趨漲。
技術支撐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農業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監測預警團隊首席科學家許世衛強調,全面、準確、及時地獲取我國農業基礎數據,是有效開展監測預警工作的必要條件,是推動農業有效調控的基礎工作。由許世衛帶領的農業監測預警團隊,為《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8-2027)》提供了基礎數據系統支撐和CAMES模型模擬預測技術支撐。
許世衛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展望報告的技術支持。首先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基期狀況分析,基期狀況涉及未來的預算,通過多維度地采集、感知、獲取農業大數據,通過農業GDP、CPI、新增人口、可支配收入等關鍵指標來分析農業農村新的態勢,系統地開展了主要農產品統計數據的分析,關注農產品數量變化特征。其次是對2017年的分析顯示,2017年中國的農產品中有12種產品的產量是增加的,有8種農產品產量是減少的,其中稻谷、油菜籽、蔬菜、牛羊肉等品種依然保持在歷史較高水平,農業的整個結構發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第三方面是用多方法量化揭示了今年的農業結構變化,挖掘了變化背后的驅動型因素,減玉米、增大豆、擴飼草、調生豬、提牛奶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農業生產區域布局和價格變化帶來了顯著變化。
此外,中國農產品監測預警模型系統(CAMES)是基于農產品供需均衡原理建立的大型智能分析預警系統,該模型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監測預警團隊研建,是適合我國農產品定量監測、分析、預測、預警的模型系統。
據介紹,CAMES模型系統以長時段歷史大數據分析生成的氣象類彈性系數群、投入類彈性系數群、管理類彈性系數群為基礎彈性系數,以生產、消費、價格、貿易、庫存、成本類計量分析模型為核心預警方法,以實時性多場景條件選擇和機器學習為關鍵分析預警構件,構建的具有實時性、全覆蓋、長中短期分析、覆蓋多種農產品的復雜分析系統。因此,CAMES的展望功能主要表現為短期和中長期的生產展望、消費展望、價格展望和貿易展望等。
記者從中國農業展望大會秘書處獲悉,中國農業展望報告與國家統計局公開發布的數據(稻谷、小麥、玉米、棉花、豬肉、禽肉、牛肉、羊肉、禽蛋、水產品10個口徑一致的品種)相比,2014年預測結果品種平均預測誤差率為1.52%;2015年預測結果品種平均預測誤差率為2.46%;2016年預測結果品種平均預測誤差率為2.01%;2017年預測結果品種平均預測誤差率為2.05%。
作為中國特色農業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中國農業展望大會已在增強農產品市場調控的科學性、提升各類市場主體應對市場變化的主動權和持續擴大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