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是堅持發展生態農業并自覺維護生態和諧,以生產和流通安全食品為己任的涉農生產者和經營者。新農人不是去舊化,而是植根于傳統農業,保留老農民的優秀經驗,繼承老農民淳樸、善良、勤奮的傳統精神,運用新技術,新理念、新辦法保證食品安全并提高傳統農業的生產效率和作業水平。
以上是土淘小編我個人的民間總結,下面是一些專家學的總結,可以從不同緯度上開拓我們的思維。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曾撰文《新農人與新農人現象》,提到:新農人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軍,應該從三個“新”來認識和定義,即,農民的新群體、農業的新業態、農村的新細胞。中國社科院農發所副所長杜志雄說“新農人是最早一批‘生態自覺’的人“,我對“生態自覺”這四個字很有共鳴,因為這些人更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新農人是一群重信息、重資源、重互利、重創新的農業愛好者、投資者、服務者,他們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早期型態和探索者,是時尚農民。他們的出現將不可避免的幫助老農民們解決小、散、多、弱的先天不足,帶動農業向信息化、市場化、現代化快步邁進。我之所以倡導并推崇新農人,緣于當今社會每一位新農人都是一枚堅挺的良幣,我們需要主動發現和推崇這些良幣,最終希望以點帶面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也便是我深入農業領域交流學習和行動思考的源動力。
通過個人觀察和總結,今天的新農人主要有以下四個新特征:
新跨界:全國各地多位農友和企業家,仔細盤問得知大部分都是跨界而來,他們來自餐飲業、建材業、媒體圈、文化圈、公務員等各行各業,這便是我發現的第一批跨界農人。
他們為什么跨界?我總結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新理想。這部分人在原來的產業里已是成功的企業家或積累了成就,早已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他們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并形成產業化發展,往往從零開始親自涉足農業生產、流通或相關配套服務,同時也滿足了自身追尋田園生活或回歸本真生活的新理想,他們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其二,新機遇。這部分人是有知識有文化但不懂莊稼的新農人,還有諸多是有資源有資本但不懂農業的企業家,國家的政策導向和各類人群的鼓吹渲染,讓他們看到了泛農業的市場前景,他們便在農業的不同領域投石問路以期謀生立業。
新思維:這里主要總結兩種新思維:其一,互聯網思維?;ヂ摼W思維得益于我們這群人生對了時代,10年前我們爭議的80后已成為今天社會的中堅力量,90后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一支生力軍,這群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相對傳統老農民他們骨子里根植著互聯網基因,他們善用微博、微信、SNS社區、社交媒體等各類互聯網工具和媒介,用來學習、交流、建圈子,甚至搭建網絡平臺服務、銷售各地特色農產品。其二,新營銷思維。
今天的新農人多數跨界而來,決定了他們的視野和事業方向多數聚焦在營銷和流通層面,只有少數的新農人親自涉入種植和養殖環節。也正是因為這種跨界才帶來了不同的視角,我們回放1年來的農產品銷售事件,無論是天貓、京東、1號店還是褚橙、柳桃、潘蘋果,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示是農產品的新營銷思維。
新技術:比如農耕新技術,現代農業已邁開了步伐,未來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程度將更高,新品種培育技術、生態農業種植養殖技術、水質土壤改良技術、農耕設施科學技術等將大面積運用到農業領域,這些新技術的運用將大大提高我們的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新流通: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給傳統農業帶來了變革機會,尤其是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解構和重組傳統農業的生產關系,從而讓優質的農產品更有效率的流通到消費者餐桌上,這也是互聯網對傳統農業最有價值的貢獻。我們看到的農產品電子商務更多是B2C及各大平臺商,其實互聯網給我們的遠遠不止這些,在流通業態里還有我們很少提及但卻蘊藏著巨大潛力的B2B市場,比如土淘網這樣的農產品B2B貨源分銷平臺還有確保食品安全的追溯技術及物聯網技術,還有確保流通效率的供應鏈信息技術等。
最后說一點我對“新農業”的簡單認識。我習慣稱呼“新農人新農業”,而不是“新農業新農人”,源于我個人認為是先有了一批有共同價值觀的新農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著不同作用并協同作業,最終一起推動了新農業的健康發展。借用農業部市場經濟與信息司司長張合成的一句話做結束語“如果傳統農業是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為價值觀的話,新農業挑戰的正是這個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