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這是我國現階段農產品第一品牌“褚橙”的文化宣傳語。
細細讀來,褚時健一生的傳奇躍然于心中,認識他、敬仰他不是在他把一個小村煙廠發展成為納稅千億的卷煙王國的時候,而是在其75歲嗷嗷之年回歸深山,10載耕耘,終造一個農業神話——“云冠橙、褚橙、勵志橙”之時。
提起品牌,不知讀者諸君第一想到的是什么。于我而言,品牌就是高中時代的安踏運動鞋、大學時代的李寧運動裝及工作后的奧迪汽車。同樣是鞋,安踏的鞋要比一般沒有標識的鞋穿起更舒適;李寧的運動裝較一般運動裝更透氣;奧迪汽車較一般國產汽車更耐用。
品牌=品質?
品牌產品必須有良好的品質,但還應包含其他的東西。
首先,品牌是標準化的產品,產品品質只有一如既往的好,才能形成品牌。耐克、阿迪的鞋帽,可口可樂、娃哈哈等品牌就是這一類產品。
其次,品牌已具備一些獨一無二的特征,不然就如同沙灘上的一粒沙,消費者難以辨別。貴州茅臺酒、山西杏花村、北京二鍋頭。
第三,品牌產品要有文化內涵,通俗的說要有故事可說。褚時健一生跌宕起伏,不斷挑戰和改變命運,就是褚橙被稱為勵志橙的緣故。
第四,產品品牌要有針對性,要讓消費者在消費品牌的過程中有一種“我就是這樣一群人”的歸屬感。勞斯萊斯汽車的舒適豪華,體現擁有者的成功;奧迪汽車的成穩,體現我國公職人員的大道為公。
為何我國的農產品品牌這么少?
靠天吃飯,農產品品質影響因素多。農業生產受到天氣,土壤,種子,化肥等因素影響,產品品質保持長期優質困難。
地廣而散,難以形成規模種植,更難形成規模產品。之前,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土地制度(集體所有、農民家庭聯產承包經營,土地成片流轉沒有相關法律支持和規范)導致我國土地十分分散。
溫飽時代,農產品品質要求不高。實現小康社會之前,國民對農產品品牌的需求不足。
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資本、技術、人才難以下鄉。
農業經營者的專業性,有待提高。
未來,農產品品牌能否誕生?
土地流轉,盤活農村資源。近兩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的重視,農業等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村土地在保持集體所有權、農民承包權不變的情況下,允許土地經營權向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和想要經營農業的商人流轉,這就為土地集中經營,實現規模化生產奠定基礎。
農村實現“四通(路通、電通,網通、水通)”,基礎設施已大大改善。資本、技術、人才下鄉通道已經打開。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優質、健康、特色農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有了市場需求,自然需要供應滿足。
農產品品牌誕生的土壤已經齊備。
如何打造農產品品牌?
研究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淮南之橘,淮北為枳,地標性產品方能具備成為品牌的先決條件。
加大研發投入,流程管理。對土壤、肥料的研發投入、調整,標準化的流程管理是生產標準化農產品的必經過程。
會管理、懂營銷,時代呼喚新式農民。農民不應該是一個階層,更應該成為一種職業。
做到以上幾點好難,難就對了,不難的話怎么配得上擁有農產品品牌的附加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