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水果超市成為低迷零售業態在寒冬綻放的一支花朵。比超市價格便宜,比傳統路邊攤新鮮,比網上訂購便捷。水果連鎖超市有自己的獨特優勢,不過,對于經營者來說,運營水果超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選址、采購、控制損耗到最終的銷售,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起舞,每個環節都是盈利的秘密。以下是對水果超市前景如何分析。
2017-2022年中國有機水果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水果批發市場的工作時間從早晨4點鐘開始,10點之前最活躍。一般街上的小攤販主要是賣蘋果、橙子等普通水果,這類水果的保鮮期長,不容易放壞;副食店會增加香蕉、水果加盟店,西瓜、柚子等時令水果;水果店的品種更多一些,規模大的除了普通水果外,還會賣一些進口水果,規模小一點的,也會有芒果、哈密瓜等進價較高的水果;在卡車、平板車上經營的流動水果攤則主要是做體積比較大的時令水果,比如菠蘿、柚子、西瓜、哈密瓜、橙子等。在選擇批發商時最好選擇本地批發商并且自己進貨,并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規模不同,經營的水果種類自然也不相同。一般街上的小攤販主要是賣蘋果、橙子等普通水果,這類水果的保鮮期長,不容易放壞; 副食店會增加香蕉、水果加盟店,西瓜、柚子等節令水果;水果專賣店的品種更多一些,規模大的除了普通水果外,還會賣一些進口水果,規模小一點的,也會有芒果、哈密瓜等進價較高的水果;怎樣做好水果生意?在卡車上經營的流動水果攤兒則主要是做體積比較大的時令水果,比如菠蘿、柚子、西瓜、哈密瓜等。
水果超市前景如何分析
盡管水果市場的萬億前景吸引著人們前赴后繼地賣水果,但真正投身后才發現,水果行業這塊肥肉不易啃。
這些年燒錢成為水果生鮮電商的標簽。天天果園市場總監陳嘉杰此前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水果電商燒錢主要在基礎建設上,主要是倉儲和物流,“而且不燒不行”。陳嘉杰感慨道,從市場份額來說,水果電商現在是藍海,而從進入門檻來說,水果電商已經變為廝殺激烈的紅海,因為幾乎所有的生鮮電商都是重資產模式,大家都在負重前行。更為殘酷的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生鮮水果電商的價格戰愈演愈烈,“生鮮電商價格戰是貼著成本在打”,陳嘉杰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
高投入、價格戰,再加上生鮮電商天然的“硬傷”,使得盈利成為生鮮水果電商的普遍性難題。即使創始人是做水果起家,即使成為目前國內市場份額最大、銷售額最大的生鮮水果電商,即便已經獲得京東的戰略入股,天天果園仍要直面盈利難的問題。陳嘉杰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天天果園目前還沒有盈利,“短期盈利并不是主要目標”。
“做生鮮電商的老板們有一個相似的困惑,就是一不小心就把模式做重,比如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原本外包給第三方配送企業,但卻發現成本不但沒降低,配送效率反而降低了,于是還得自己來,所以重資產運營并非個人意愿所決定。”新農商學院創始人辛巴指出,因生鮮行業的特殊性,現有的生鮮電商們一般都是把“上游+下游”一起做,基本都成了全產業鏈模式。
就在水果電商負重前行之際,水果連鎖店卻在悶聲發財。果多美董事總經理張云根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天天果園的每家店都在盈利,毛利率在20%左右。”“實際上我們沒有受到線上的影響。為什么?互聯網對標準化產品的沖擊是有的,但是對于水果等非標準化產品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水果從采購、保存、周轉有非常高的要求,保證高效才是零售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張云根看來,水果高頻消費的屬性使得各種力量對水果行業躍躍欲試,一旦投身才發現這個行業門檻十分高,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專注于消費品投資的天圖資本首席投資官馮衛東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水果連鎖店的優勢是對整個供應鏈和品質的把控,而目前電商沒有解決供應鏈的問題,“大家賣的水果都沒有獨特之處,沒有差異化,只好打價格戰。為了盈利只能提高客單價,讓消費者一次買很多,這樣也不符合大家對水果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