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農產品的價格沒有放開。中國的糧食價格依然偏低,最直觀的感覺就是種地不賺錢。對策是未來提高補貼,讓國家虧本,讓老百姓賺錢,而不是讓老百姓沖鋒在前扛住糧食價格。
第二,農業生產的補貼不到位。按人頭計算,一個農民一年的補貼只有100塊錢左右。現在通貨膨脹這么厲害,這個補貼標準太低。對策是未來提高補貼標準。
第三、農業沒有現代化,也沒有納入現代產業體系。臺灣在七八十年代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時候,統一、鼎新等食品工業的崛起,背后帶動了農業的發展,將農業納入現代產業體系。甚至統一創業之初,其口號就是“嘉惠地方”。對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將農業納入現代產業體系。可借鑒臺灣農業發展模式,造就大批的農副產品基地,食品工業基地,旅游產業基地。
第四,農村的基礎設施落后,連水庫都是幾十年沒有整修。對策是未來基礎設施投資偏向農村,大約全國至少需1萬億農業基礎投資。
第五,農村的醫療與社會保險缺乏。數十年前遍地的赤腳醫生,解決了底層民眾的醫療問題,而在當下,從前的赤腳醫生基本失業,或者是集中到鄉鎮,縣市里去開診所,大片農村沒有醫院。農民如何解決看病遠和看病難的問題?現在國家提出大病報銷90%,如果醫療費用高昂,農民是否承擔得起剩下的10%的費用?農民的社保標準偏低,未來誰負擔?
第六,農村的教育問題。頻發的校車事故,都在農村,農村的教育嚴重不足,對策,將教育資源向農村適當反哺,同時,開放農民子弟在城市的教育機會,比如廢除高考戶籍。開設打工子弟學校等。
第七、半吊子聯產承包造成效率低下。現在中國的農業效益非常低,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我們政策上的限制。改革開放以來所謂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際上在執行的過程中只是個“半吊子”方式,只有承包,并沒有聯產。除了國營農場之外,中國廣大的農村,都是以家庭為單獨,小敲小打,勞動模式,退步到原始的刀耕火種時代,一度盛行的機械化,幾乎被中斷。特別是中國的南方農村,在田地分配的過程中,都是將田地根據肥沃程度、澆灌便利等條件分出等級,然后各家抓鬮,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承包到戶的田地都分散在多處,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多的不便,進而導致今天的農業生產又回到了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給農業現代化帶來了諸多的不便,“聯產”就成為了不可能。這也是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之一。
農村的效率低呢?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土地不能流轉。目前,農村的土地是不值錢的,即使被征地后的補償,給農民也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農民對土地有了絕對的支配權,農民的土地價值將會提高很多。那農民就不是窮人了,土地成了他最大的資本。這樣的話,農民可以出賣土地資本之后轉行,也可以繼續耕種。對策,未來,農村應該推行所有權與經營權,收益權的分立,農民以家庭為單獨,可以選擇自由合作,組建農莊,按照股份或者農地大小分紅,實現真正的“聯產”,建立大的農莊,這樣,農業規模化,機械化之后,不僅可以降低成本,還可以擴展產業鏈,發展農產品加工工業,同時,還可以進行多元化經營。而土地民有化,亦可值得期待。
第八,農民社會地位低下。在中國,農民不僅在經濟收入上,正途不如城市居民,更嚴重的是,數千年來,農民都屬于社會底層,在等級制度上處于劣勢,在當下中國,說某某人事個農民,絕對是貶義。由此,農民現代化的最后一關,即是廢除身份等級制度。
中國的所謂“干部,工人,農民”,雖然表面上被宣稱是分工不同,而事實上是暗含等級,形成了事實上的三級等級制度,這是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大毒瘤,危害不亞于印度種姓制度。未來需徹底廢除。新興的接受了現代教育的農民后代,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社會地位,他們已經開眼看世界,體驗過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種田還是打工,不僅是個收入問題,還存在身份認同。中國如不從社會制度上,改革現行戶籍限制,真正消除身份等級的隱性分裂,從文化上真正實踐人人平等的信仰,長久必影響社會穩定,新一代的年輕農民,視務農為畏途,視農業為賤業,振興農業無從談起。而數億農民,也無法找到未來。農村一旦衰敗,則城市失去了后方陣地,整個國家淪為潰敗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