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穩天下穩,糧足百姓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糧食連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農業科技發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力推進,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經過十年發展,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穩定站上1.3萬億斤的高點平臺,牢牢端穩了中國飯碗。
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達11791億斤,自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達到13657億斤,人均占有糧食483公斤,遠超國際平均水平。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養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
科技創新讓農業提質增效邁出新步伐
今年58歲的王章利是位地地道道的農民,家住冀東南房寨北村的他,有14畝耕地。談及十年種地的變化,他概括為“增產增收、省時省力”。告別以往耕作繁重的體力勞動,化學除草、飛機打藥、自動化灌溉、自動化收割……隨著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全程機械化讓他感受到種地比以前輕松了很多。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過去十年里提高了15個百分點,小麥、玉米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我國農業生產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了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年來,我國農業高新技術加快發展,農業科技取得顯著成就。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3年的55.2%到2021年超過61%,農業發展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轉入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我國不斷提高耕地質量和土地生產力,實現藏糧于“地”。農業設施化水平穩步提升,設施農業取得長足發展。到2021年,全國建成9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每畝產能提高10%-20%。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37億畝,占到全國耕地面積的54%,發展設施農業超過6600萬畝,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有了根本改觀。
告別了十年前用土壟溝、水帶澆地的方式,高標準農田的建設讓王章利在地頭上打開水閘,就能輕松實現精準灌溉。相比十年前,精準灌溉實現了畝均節水15立方米以上、增收10%以上、節本增效200元以上。
農田提標準,穩產有保障。從東北黑土地到中原糧倉,從黃土高坡到江南水鄉,全國各地都在大力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農業農村部提出,到今年年底,確保全國累計建成10億畝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保障糧食產能在1萬億斤以上。
除了節水灌溉,十年來,我國農業還實現了朝綠色發展的關鍵性轉折。耕地保護、農業資源保護利用全面進展。全國耕地質量平均等級比2014年提高0.35個百分點,2018年以來每年發展節水灌溉2000萬畝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5%,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農膜回收率達到80%,農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正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加快發展。
增產增收的背后,無不彰顯著現代農業的魅力。十年闊步前行,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裝備支撐、創新驅動、綠色引領的新階段,為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良種良法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
金色麥浪美如畫,機聲隆隆收割忙。莊稼豐收在望,王章利喜上眉梢,“今年村里的小麥普遍稈壯穗大,畝產1300斤—1500斤沒問題。”相比2012年,十年間,小麥畝產量增加了200多斤。而高產試驗田的畝產更是喜人。6月9日上午,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金灘鎮石家寨村對種植節水高產小麥新品種“馬蘭1號”的兩塊小麥高產田進行實打實收,畝產達到1722斤,比去年小麥最高產量高出120斤。
連年豐收讓農民的生活更有奔頭。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家一邊忙著夏收,一邊準備秋播的良種。
天玉88、冀玉902、沃玉3號、ZY505、東單6531……這些都是河北省館陶縣房寨鎮一家農資門市上所售的玉米種子,前來選種子的農民絡繹不絕。館陶縣西滸演村的老李一次性購買了26袋玉米種,“我主要選高產大棒、抗性好的,尤其是抗倒伏的。”
不得不說,糧食持續增產,良種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小麥良種覆蓋率超過97%,生產用種的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良種對提高小麥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安全連著糧食安全。我國糧食總產量實現“十八連豐”的背后,好種子功不可沒。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為確保“中國糧用中國種”,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百業農為先,農業種為先。目前,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已初步構建,農作物資源保存總量超過52萬份,居世界第二位;主要農作物商品種子生產能力提高到80億公斤,商品種子供應率達71%,玉米、雜交稻、棉花、雜交油菜種子商品化率達到100%,自主選育農作物品種種植面積占95%,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從2012年的40%到2020年的超45%。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我國構建起以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制種基地為核心、52個制種大縣和100個區域性良繁基地為骨干的種子供應體系,為全國提供了70%以上的農作物用種,保障億萬農民豐收。
除了種子好,種植技術也很關鍵。河北省館陶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高玉青對本報記者表示,在種植技術上,縣農業農村局為農民提供個性化服務,從種植模式、播種量的確定、測土配方施肥、藥劑拌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保障農戶增產增收。
倉廩實,國業實;農業穩,國家穩。金文成表示,過去十年,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發展最快的十年,是農村面貌變化最大的十年,也是農民獲得感提升最快的十年。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十年間,我國始終把糧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夯實生產基礎,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育良種、用良技、耕良田。通過良田良種良法結合、農機農藝匹配,全鏈條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依靠自身力量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牢牢端穩“中國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