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融合不僅可以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新的產業業態形成,還可以創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改變財富聚集的方向。本文從農業與旅游融合的角度研究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的發展。通過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的發展框架和策略,重新規劃農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可以為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結構類型單一,產業鏈延伸不足,農產品附加值低。農作物種植和初級加工已成為傳統農業獲得收入的重要渠道。隨著人們旅游消費觀念的逐漸多元化和個性化,農業良好的景觀生態價值和休閑空間為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的動力引擎。
因此,在產業融合背景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賦予農業產業鏈某一環節以旅游功能,實現農業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有利于形成新業態,提升農業產業價值,促進傳統農業鄉鎮經濟增長。
農業鄉鎮旅游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系統規劃和科學的產業布局
傳統農業鄉鎮在旅游產業實施過程中缺乏系統規劃,大融合大互動的產業發展理念尚未形成。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具有先進理念的特色農業項目并不多。項目開發缺乏與當地農業產業現狀的統籌協調,過度追求短期效益,同質化競爭嚴重,導致供過于求。在產業布局方面,一味追求規模,沒有考慮運營商的投資、運營能力和市場。
2.工業發展的單一思維
在農業產業化建設層面,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結構單一,附加值低。在很大程度上,它們還處于小規模粗放生產模式,產業化進程緩慢。在產業融合和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大多數農民不愿意接受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思路,嘗試新事物,受傳統農業思維模式的束縛,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3.整體缺乏配套設施
傳統農業鄉鎮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嚴重依賴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然而,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化和工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不足。一些適合發展旅游項目的地方,由于前期投入較低,配套設施整體缺乏,道路、交通、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民宿配套設施條件較差,特別是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缺乏,無法滿足旅游發展需求,制約了農業鄉鎮旅游產業的發展。
4.旅游項目同質化
傳統農業鄉鎮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景觀環境過于城市化,旅游業態趨于同質化,景觀環境千篇一律,在挖掘地方文化、體驗元素方面缺乏新意。鄉村最有價值的旅游元素是原生態的景觀環境,需要個性化、差異化的設計來承載游客遠離城市、追求簡約生活、休閑旅行的需求。
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框架與策略的思考
1、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框架
在產業融合的背景下,傳統農業鄉鎮依靠農業種植和家禽養殖的單一產業發展模式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農旅融合發展作為一種新業態,將極大地改變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的發展格局,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農旅融合的理念,可以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的發展框架。
培育農旅融合的工業經濟。
單一的農業經濟,由于農村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造成經濟增長緩慢,直接影響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業需要有長遠發展的經營理念,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將農業生產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在優化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開辟新路徑、尋求新突破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著力點,旅游產業與農業高度融合交叉,為農村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了新視角。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傳統的旅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游客的需求,這為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同時,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可以有效打破彼此的邊界約束,有效利用資源。因此,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可以通過互補兩個產業的優勢和劣勢,產生1+1>2的經濟效益。培育農旅一體化產業經濟,將成為傳統農業鄉鎮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與農業旅游功能的整合
從產業融合的角度看,農業產業中的“農、林、牧、副業、漁業”與旅游產業鏈中的“吃、住、游、購、娛”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在農業產業鏈中,可以挖掘旅游價值,在農業生產、景觀、文化、生態、旅游產業中創造“吃、住、游、娛”。比如鄉村田園生活被賦予旅游功能后,可以形成農業觀光、田園采摘、科普教育、民宿體驗等農旅融合項目。顯然,農業與旅游的功能融合為延伸農業功能、豐富旅游活動、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滿足游客新的多樣化旅游需求創造了條件。
保護農業景觀的生態價值
農業景觀的生態價值在于為游客提供親近自然、享受鄉村休閑時光的機會。傳統農業鄉鎮要巧妙利用農村自然條件,使村莊與山川良田有機融合,形成山川田野和諧共生的大景觀格局。因此,完善農業景觀,塑造鄉村特色,是傳統農業鄉鎮向旅游農業鄉鎮轉變的重要途徑。當前,實現農業景觀的生態價值就是保護農業景觀生態,這也是傳統農業村鎮改造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在發展農旅融合產業的過程中,要注重鄉村的原生態特征。村落建筑要有鄉土氣息和地域特色,保護獨特的鄉村風光,重點保護溪流、丘陵、森林和植被,提高鄉村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適應自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鄉村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提升區域農業旅游一體化競爭力。
在推動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差異化,而不是“千村一面”,要注重農業鄉鎮的內涵式發展,準確把握游客旅游需求回歸自然、釋放靈魂的“融合點”隨著農業現代化、工業化的發展,挖掘自然、 村落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區域競爭力,發展出不同性格、不同差異的農民,讓游客“見山川記住鄉愁”。
一是夯實農業產業基礎。農旅融合的重點是農業,以特色農業和精品農業為基礎的農旅融合是差異化發展的前提。
二是培育鄉村文化,深挖文化價值觀。根據地域特點組織收集傳統農耕技藝和民歌諺語,舉辦特色民俗活動,營造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是豐富傳統農業鄉鎮農旅融合產業的經營形式,抓住農旅融合產業與游客消費價值的“融合點”,突破單一生產農業向體驗農業、休閑農業的轉變。
2.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策略
在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過程中,要實現農旅深度融合,必須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找準市場,找準發展方向,明確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方向,減少農旅融合的盲目性,根據自身資源價值選擇合適的發展策略。
標準化景區服務策略
靠近成熟旅游景區或其他大型旅游項目的農業鄉鎮,在文脈、地理、社會經濟等方面具有區域相似性,為農旅融合提供了文化土壤。基于市場協同發展的原則,傳統農業村鎮基于其區位優勢,以靠近成熟旅游景區或其他大型旅游項目為基本條件,在相互拓展市場領域的期待下,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合作等形式,達成市場共識、市場共享融合,從而實現利益共贏的發展模式。因此,傳統農業鄉鎮應深入開發農旅融合體驗產品,充分講解鄉村風情,讓開放的農業體驗與封閉的景區形成鮮明對比,借助景區進行差異化發展。同時,注重配套設施建設,為景區或其他大型旅游項目提供優質接待服務,形成景區統一標準和管理。
休閑鄉村旅游戰略
為滿足游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休閑心理需求,鄉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特色農業項目是塑造大農業概念,發展花卉游、水果游、農業游、漁業游、畜牧業游的景點。一是發展以田間農業為重點的體驗農業游,開展欣賞鄉村風光、觀摩農業生產活動、品嘗購買無公害綠色食品、普及農業技術知識等旅游活動。二是以果樹、園林為重點的園林觀光游,開展景觀觀賞、水果采摘、賞花踏青等旅游活動,讓游客享受綠色景觀,親近自然;三是以科普教育為主的農業科技游,讓游客通過觀看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增加對現代農業的了解;四是農耕體驗游,以農業生產活動為重點,與村民同吃、同生活、同勞動,讓游客參與農業生產,享受農耕文化和鄉土氣息。
度假文化與鄉村居住策略
依托自然優美的鄉村風光、舒適宜人的自然環境、獨特的鄉土文化,結合周邊鄉村景觀和民俗文化,通過對農村閑置農房的統一出租,將該村整體進行改建、裝修,將該村打造成為具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文化度假區,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度假品牌。打造度假型文化鄉村住宅,往往對村莊的交通區位要求較低,更適合鄉土氣息濃厚的偏遠農業鄉鎮、出租屋和突出的老院落。通過地域文化的植入,達到外追求舊,內追求新,外追求簡約,內追求奢華的效果,讓游客真正體驗到慢節奏的生活。
農業園區產業化戰略
工業化農業園區作為高端農業旅游合作項目,有別于一般的農家樂、鄉村旅游點和鄉村民俗旅游園區。是體驗鄉村生活、農耕文化、地方文化融合發展的升級版。是集新農村建設、觀光農業、農產品消費于一體的高端農業休閑旅游形式,能夠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業園區的發展必須要有規模化的特色產業,這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才能有效結合,傳統農業鄉鎮才能轉化為“景區”,農村才能轉化為“園區”,農村閑置土地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剩余勞動力才能得到整合。以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的農業園區可以改變單一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旅融合的深入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村人均收入水平,滿足人們多樣的需求。
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結構類型單一,產業鏈延伸不足,農產品附加值低。農作物種植和初級加工已成為傳統農業獲得收入的重要渠道。隨著人們旅游消費觀念的逐漸多元化和個性化,農業良好的景觀生態價值和休閑空間為農旅融合發展提供了市場需求的動力引擎。
因此,在產業融合背景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賦予農業產業鏈某一環節以旅游功能,實現農業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有利于形成新業態,提升農業產業價值,促進傳統農業鄉鎮經濟增長。
農業鄉鎮旅游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系統規劃和科學的產業布局
傳統農業鄉鎮在旅游產業實施過程中缺乏系統規劃,大融合大互動的產業發展理念尚未形成。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具有先進理念的特色農業項目并不多。項目開發缺乏與當地農業產業現狀的統籌協調,過度追求短期效益,同質化競爭嚴重,導致供過于求。在產業布局方面,一味追求規模,沒有考慮運營商的投資、運營能力和市場。
2.工業發展的單一思維
在農業產業化建設層面,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結構單一,附加值低。在很大程度上,它們還處于小規模粗放生產模式,產業化進程緩慢。在產業融合和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大多數農民不愿意接受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思路,嘗試新事物,受傳統農業思維模式的束縛,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3.整體缺乏配套設施
傳統農業鄉鎮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嚴重依賴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然而,由于片面追求城市化和工業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資不足。一些適合發展旅游項目的地方,由于前期投入較低,配套設施整體缺乏,道路、交通、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民宿配套設施條件較差,特別是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缺乏,無法滿足旅游發展需求,制約了農業鄉鎮旅游產業的發展。
4.旅游項目同質化
傳統農業鄉鎮在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景觀環境過于城市化,旅游業態趨于同質化,景觀環境千篇一律,在挖掘地方文化、體驗元素方面缺乏新意。鄉村最有價值的旅游元素是原生態的景觀環境,需要個性化、差異化的設計來承載游客遠離城市、追求簡約生活、休閑旅行的需求。
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框架與策略的思考
1、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框架
在產業融合的背景下,傳統農業鄉鎮依靠農業種植和家禽養殖的單一產業發展模式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變化。農旅融合發展作為一種新業態,將極大地改變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的發展格局,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根據地理位置、資源稟賦和農旅融合的理念,可以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的發展框架。
培育農旅融合的工業經濟。
單一的農業經濟,由于農村落后的生產經營方式,造成經濟增長緩慢,直接影響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業需要有長遠發展的經營理念,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將農業生產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在優化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開辟新路徑、尋求新突破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著力點,旅游產業與農業高度融合交叉,為農村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了新視角。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傳統的旅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游客的需求,這為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市場基礎。同時,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可以有效打破彼此的邊界約束,有效利用資源。因此,農業和旅游業的融合可以通過互補兩個產業的優勢和劣勢,產生1+1>2的經濟效益。培育農旅一體化產業經濟,將成為傳統農業鄉鎮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與農業旅游功能的整合
從產業融合的角度看,農業產業中的“農、林、牧、副業、漁業”與旅游產業鏈中的“吃、住、游、購、娛”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在農業產業鏈中,可以挖掘旅游價值,在農業生產、景觀、文化、生態、旅游產業中創造“吃、住、游、娛”。比如鄉村田園生活被賦予旅游功能后,可以形成農業觀光、田園采摘、科普教育、民宿體驗等農旅融合項目。顯然,農業與旅游的功能融合為延伸農業功能、豐富旅游活動、完善旅游產品體系、滿足游客新的多樣化旅游需求創造了條件。
保護農業景觀的生態價值
農業景觀的生態價值在于為游客提供親近自然、享受鄉村休閑時光的機會。傳統農業鄉鎮要巧妙利用農村自然條件,使村莊與山川良田有機融合,形成山川田野和諧共生的大景觀格局。因此,完善農業景觀,塑造鄉村特色,是傳統農業鄉鎮向旅游農業鄉鎮轉變的重要途徑。當前,實現農業景觀的生態價值就是保護農業景觀生態,這也是傳統農業村鎮改造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內容。在發展農旅融合產業的過程中,要注重鄉村的原生態特征。村落建筑要有鄉土氣息和地域特色,保護獨特的鄉村風光,重點保護溪流、丘陵、森林和植被,提高鄉村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適應自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鄉村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提升區域農業旅游一體化競爭力。
在推動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差異化,而不是“千村一面”,要注重農業鄉鎮的內涵式發展,準確把握游客旅游需求回歸自然、釋放靈魂的“融合點”隨著農業現代化、工業化的發展,挖掘自然、 村落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區域競爭力,發展出不同性格、不同差異的農民,讓游客“見山川記住鄉愁”。
一是夯實農業產業基礎。農旅融合的重點是農業,以特色農業和精品農業為基礎的農旅融合是差異化發展的前提。
二是培育鄉村文化,深挖文化價值觀。根據地域特點組織收集傳統農耕技藝和民歌諺語,舉辦特色民俗活動,營造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是豐富傳統農業鄉鎮農旅融合產業的經營形式,抓住農旅融合產業與游客消費價值的“融合點”,突破單一生產農業向體驗農業、休閑農業的轉變。
2.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策略
在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過程中,要實現農旅深度融合,必須在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找準市場,找準發展方向,明確傳統農業鄉鎮旅游發展方向,減少農旅融合的盲目性,根據自身資源價值選擇合適的發展策略。
標準化景區服務策略
靠近成熟旅游景區或其他大型旅游項目的農業鄉鎮,在文脈、地理、社會經濟等方面具有區域相似性,為農旅融合提供了文化土壤。基于市場協同發展的原則,傳統農業村鎮基于其區位優勢,以靠近成熟旅游景區或其他大型旅游項目為基本條件,在相互拓展市場領域的期待下,通過資源共享、項目合作等形式,達成市場共識、市場共享融合,從而實現利益共贏的發展模式。因此,傳統農業鄉鎮應深入開發農旅融合體驗產品,充分講解鄉村風情,讓開放的農業體驗與封閉的景區形成鮮明對比,借助景區進行差異化發展。同時,注重配套設施建設,為景區或其他大型旅游項目提供優質接待服務,形成景區統一標準和管理。
休閑鄉村旅游戰略
為滿足游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休閑心理需求,鄉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特色農業項目是塑造大農業概念,發展花卉游、水果游、農業游、漁業游、畜牧業游的景點。一是發展以田間農業為重點的體驗農業游,開展欣賞鄉村風光、觀摩農業生產活動、品嘗購買無公害綠色食品、普及農業技術知識等旅游活動。二是以果樹、園林為重點的園林觀光游,開展景觀觀賞、水果采摘、賞花踏青等旅游活動,讓游客享受綠色景觀,親近自然;三是以科普教育為主的農業科技游,讓游客通過觀看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增加對現代農業的了解;四是農耕體驗游,以農業生產活動為重點,與村民同吃、同生活、同勞動,讓游客參與農業生產,享受農耕文化和鄉土氣息。
度假文化與鄉村居住策略
依托自然優美的鄉村風光、舒適宜人的自然環境、獨特的鄉土文化,結合周邊鄉村景觀和民俗文化,通過對農村閑置農房的統一出租,將該村整體進行改建、裝修,將該村打造成為具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文化度假區,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度假品牌。打造度假型文化鄉村住宅,往往對村莊的交通區位要求較低,更適合鄉土氣息濃厚的偏遠農業鄉鎮、出租屋和突出的老院落。通過地域文化的植入,達到外追求舊,內追求新,外追求簡約,內追求奢華的效果,讓游客真正體驗到慢節奏的生活。
農業園區產業化戰略
工業化農業園區作為高端農業旅游合作項目,有別于一般的農家樂、鄉村旅游點和鄉村民俗旅游園區。是體驗鄉村生活、農耕文化、地方文化融合發展的升級版。是集新農村建設、觀光農業、農產品消費于一體的高端農業休閑旅游形式,能夠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和城鄉一體化發展。農業園區的發展必須要有規模化的特色產業,這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才能有效結合,傳統農業鄉鎮才能轉化為“景區”,農村才能轉化為“園區”,農村閑置土地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剩余勞動力才能得到整合。以產業化發展為目標的農業園區可以改變單一的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旅融合的深入發展,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村人均收入水平,滿足人們多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