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農業是中國未來農業發展最大的商機,在中國品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必將誕生世界級的企業和品牌。
為什么這么說?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消費者的品牌化需求日益強烈
消費者極度渴望安全健康的農產品。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使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優質農產品。
在消費者心目中,品牌化的農產品代表了信賴、放心和高品質。
現在,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需求已經向農業全產業鏈延伸,我國大多數農產品還處于無品牌階段,優秀品牌農產品更是嚴重缺失。
“吃什么”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想吃放心的、可信賴的品牌農產品卻買不到;從米面糧油到瓜果蔬菜,從豬羊雞肉到海鮮山珍,讓消費者耳熟能詳、值得信賴的品牌少之又少。
這無疑是企業創建品牌的最佳時期,誰能填補品牌農產品的空白,誰就能把握住商機。
二、區域品牌大多“有名無牌”
在我國,由于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的不同,幾乎每一地域都有蜚聲中外的區域名品。
但是,很多名優特產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品牌效應,還處于“有名無牌”的階段——知名度高但品牌化程度低,并且魚龍混則、真假難辨、市場混亂。
由于經營主體與受益主體不明確以及區域品牌的“共有性”特征,區域品牌正在被“濫用”。很多區域農產品還出現“株連”危機,一家的產品出現問題,整個區域品牌都會受到牽連。例如,五常大米摻假事件。
對于企業來講,區域品牌蘊含著巨大的產地資源、口碑資源,還有品類資源。
三、互聯網農業品牌迅速崛起
品牌建設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舉步維艱的渠道建設、高昂的傳播費用以及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產銷不平衡問題,使農產品食品經營者在塑造品牌時一籌莫展。
褚橙、柳桃、三只松鼠等互聯網農業品牌的迅速崛起,讓傳統農業企業看到了希望。
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思想的運用,可以從金融、生產、渠道、傳播、銷售等各個環節改造傳統農業,并塑造出新型互聯網農業品牌。
隨著農產品食品網購的逐漸普及,將農產品食品搬上電商平臺,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建設農產品食品品牌,有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和發展機遇。
當談論品牌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更多的想到的是價格高、品質有保證,但當前國內的農業現狀,我們只能說,發展品牌農業是農業轉型的助推器,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品牌農業是其取得高利益的必備法寶,是其取得市場份額的護身符。
當今,生活水平越來越好,消費者大眾對食品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農業品牌的認可達到可一個新高,那么到底什么是農業的品牌呢?小編認為,與生活用品的品牌定義有所不同,農業的品牌,是以生態安全為基礎,以綠色生態為理念,以品牌營銷為路徑,打通一二三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消費者受益,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才能算有品牌的農業。
我們談論品牌,更多的想到的是價格高、品質有保證,但當前國內的農業現狀,我們只能說,發展品牌農業是農業轉型的助推器,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品牌農業是其取得高利益的必備法寶,是其取得市場份額的護身符。伴隨著“互聯網+”農業的快速發展、食品安全法的頒布,發展品牌農業是未來農業的必然結果,在品牌農業的道路上,我們還要時刻保持警惕和清醒,需要了解當前品牌農業的痛點,找到適合自己農業發展的方向。
當前,品牌農業面臨的痛點有哪些?
痛點一:有資源,無市場
當前農業多數還延續傳統農業的銷售模式,銷售和種植嚴重脫節,多地出現種植的農產品賣出去,倒掉的心痛場景。
痛點二:盲目投資,沒有規劃
越來越多人看好農業發展前景,在沒有想好怎么做,做什么的時候,靠著激情盲目投身農業,結果損失慘重,農業是個苦差事,需要堅守的同時,也需要有計劃的發展。不是盲目的搶地盤和資源,農業是需要長期發展規劃,不是短途盈利的。
痛點三:全產業鏈,需要量力而行
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發展,給了很多農人誤導,以為自己也可以做全產業鏈,但中糧強大的背景你卻忽視了。資源分散、大而強、多而不精,會讓企業陷入產品多,想法多,銷售少的困境。
痛點四:全產品鏈,拖死人。
很過農企的產品從鮮果到干果、飲料、酒、醬、保健品、休閑觀光等什么都有,但問問以銷售額,可能都會說,在這個全產品鏈上,只有1個好就不錯了,其他都在虧損中。真可謂什么都有、但沒有幾個精品。
痛點五:品牌“價值空心化”現象嚴重。
明星代言是個趨勢,但究竟要把產品賣給誰?賣什么?產品定位是什么?企業還有搞清,盲目借助明星效應,往往是花天價的代言費,沒有做出品牌價值,一個沒有靈魂的品牌,就會被市場所忘記。
痛點六:區域公共品牌與用戶品牌的矛盾問題。
以五常大米為例,由于伴隨著摻假門,許多消費者都不敢吃了。沒有可信任的用戶品牌支撐區域公用品牌,導致當地的用戶品牌也出現危機。
如何以市場為中心開展品牌農業?
農業種植以市場為中心,很多朋友說這是一句廢話,但國內的農企中,還有80%以上的農企不是以市場為中心,種植戶更是盲目種植,以自我我為中心。所以我們講,科學協調產銷計劃,提早發現未來農產品積壓或缺貨的情況,及時調整。
以市場為導向的種植,從資源優勢到價值勝勢;從產業優勢到市場勝勢;從產品優勢到品牌勝勢。
從玩政策、玩資源到玩品牌,從傳統農業到品牌農業,才能有效的實現優質優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