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7日,由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主辦,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和京東數科承辦的全國紅十字系統第二屆眾籌扶貧大賽決賽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經過評委會現場評審,大賽最終評選出“滇秘味天然果干堅果”、“ 山珍嗨味筍片”等20個優秀項目獲得“紅品”項目稱號,“紅品”項目將獲得由中國紅基會提供的15萬元“博愛家園·生計保護”項目的生計扶貧資金,吳克峰、周家繼等10位項目團隊帶頭人獲評“優秀脫貧帶頭人”。
賽后,本報記者采訪了帶隊參賽的三位脫貧帶頭人,請他們分享了團隊參與此次大賽及扶貧路上的經歷、感受和收獲。
直播扶貧
——“和十大名茶之六安瓜片的茶緣分”團隊帶頭人黃克陽
“我是農民的孩子,總感覺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是一個人生大方向。我們是做內容營銷的,在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我們就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讓它成為一種商業化運作,這樣既幫助了貧困戶,也豐富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雙贏的。”
找準定位,抓牢品質
黃克陽耳朵尖尖,留一撮小胡子,看上去是個干練的商人。他的團隊此次帶來安徽著名的六安瓜片茶參賽,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在省級賽和全國賽中通過線上推廣,共獲得資金83.5萬元,并在最終的決賽中獲得“紅品”項目二等獎的榮譽,這既在他的預期之內,又超出了他的預期。
從選擇參賽的產品開始,黃克陽和團隊從自身擅長的部分出發,抓住如今電商銷售以內容營銷為重的特點,決定將產品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和傳播點的百家沖六安瓜片茶葉作為參賽項目。
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要想在六安眾多茶葉品牌中脫穎而出,百家沖必須找準品牌的定位。黃克陽團隊將目光放在品牌持有人和創始人王宣芬身上,邀請媒體進行實地采訪報道,挖掘老人的故事,借助內容延伸茶葉品牌,使其有別于、優于其它六安瓜片茶葉品牌。
王宣芬已經94歲高齡,身為烈士的后代,她從父親身上不僅學到了種茶、采茶、制茶的技藝,更學到了對茶葉品質的堅持。老人是當地種茶制茶行業的名人,不少茶商慕名而來。王宣芬給子女立下了“三不”家規:不準用外地買來的瓜片茶原料加工百家沖瓜片,不準為那些不用百家沖茶原料加工瓜片的人搞代加工,不準買賣半成品。
老人對傳統工藝和品質的堅守,讓百家沖的品牌立起來的同時,品質更有保證。
酒香巷深,直播扶貧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黃克陽深知互聯網時代,好東西易得,真消費難尋。
六安瓜片的核心產區是安徽六安市大別山區齊頭山一帶,它是世界上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制成,剔芽去梗,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湯色寶綠,葉底肥厚。六安瓜片谷雨前后十天之內采摘,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在六安獨山鎮,有90%的人家與茶葉打著交道,但最終能堅守老手藝,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技藝傳承發揚的并不多,王宣芬家是其中之一。
如何讓受眾在看過品牌的故事之后,真正信任品牌并轉化為購買行為乃至忠誠度高的消費者。內容挖掘是第一步,接下來黃克陽將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無限縮短,用網絡直播的方式,把百家沖瓜片茶的種植、采摘、制作等環節一一曝光在鏡頭前,讓觀眾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感受,并最終將其轉化為消費者。
談起直播,黃克陽說自己做農產品銷售這幾年一直在關注不同的平臺如何運作,“我們的每一樣產品都是團隊下到鄉里和農戶身邊去挖掘出來的,缺的是怎么把內容傳播出去。”團隊在阿里巴巴批發網站、淘寶店鋪和京東眾籌等網絡平臺上均有投入,近年來直播的興起讓他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消費者希望看到產品是如何誕生的,那就把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展現在他們眼前,即時效應帶動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從而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忠誠度。
打造團隊,連通買賣
除了此次參賽的茶葉,黃克陽的團隊還通過直播銷售當地的河蝦、魚干和水果等特產。經過幾年的經營,當地老鄉對他們的團隊已很熟悉,常慕名來請他們代為銷售農產品。“桃子、梨、干貨……只要是符合我們的質量標準,我們都會接收,價格相對來說會比市場價高一些,尤其是貧困戶。”這樣一來,黃克陽的團隊成功連通了為產品銷不出去發愁的農戶和想要找到品質有保證、產地可靠的消費者,也為自己的團隊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下到鄉里,和農戶一對一溝通,堅定品質,這是選品;分解產品,挖掘其背后的動人之處,這是包裝;通過直播介紹產品,并將其故事講給受眾聽,這是新型銷售;黃克陽的團隊目前有12人,而單個主播的單項產品銷量就可以達到300萬元。
形成一定模式之后,黃克陽與一些農村合作社、農業基地建立起穩定的合作關系,此次參賽的百家沖六安瓜片茶就是其中之一。王宣芬將手工制茶的手藝傳給了子女,她的兒子馬斌則將獨山鎮里會這門手藝的老鄉們集中到一起,成立了百家沖茶葉生產合作社。
2007年以來,合作社吸收了種植戶200多家,輻射茶農近千戶,集合了茶葉種植加工、茶葉貿易、茶具經營、茶品拍賣、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皖西山貨、物流配送等為一體,年銷售額過千萬,直接帶動就業人數2000多人。
“富了,富了,現在我們一家都在王大姐的茶廠工作,我都74了還不想退休呢!”接手王宣芬為茶葉質量把關的林向平老人精力充沛,每天工作時間超過4小時,說起茶葉致富經來頭頭是道。
這種托管模式讓黃克陽的團隊能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電商運營和銷售中;而通過此次參加紅十字系統眾籌扶貧大賽,黃克陽也覺得受益良多,“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項目同臺競技,學到了不少新知識;而且通過這次大賽,也確實幫助我們打響了茶葉品牌;也讓我們認識到自身運營方面的一些不足,為后續的運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美食是良心事業”
——“滇秘味天然果干堅果”團隊帶頭人吳克峰
人類學家莊祖宜說:“很多人認為美食是一件純享樂的活動,但我認為美食其實是一件良心事業。我們每次選擇不破壞環境的食材就等于在為環境投一票,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如果也能兼顧到周遭的環境,一個更好的未來可以一口一口地吃出來。”吳克峰深以為然。
從大學教師到創業者
作為本世紀80年代生人,吳克峰出生在云南曲靖山區的一個典型農民家庭,通過高考和大學教育,他從鄉村走到城市,畢業后留在了云南財經大學教授計算機專業。對于農村子弟而言,這已是不錯的人生道路,但吳克峰始終對家鄉、對土地有著深厚清潔,懷揣著創業帶動鄉人脫貧致富的理想。
于是,他離開了安穩的大學教職崗位,到各行各業去學習,在財務、運營和管理等崗位上積累經驗,等待實現理想的一個機會。
時間回到7年前的一天,吳克峰偶然驅車來到云南臨滄市永德縣,發現這里遠離城市的喧囂,深山特有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隨處可見古茶樹、古茶園、訶子、古樹山核桃、野生滇橄欖樹、堅果樹、芒果樹……更難得的是這里民風淳樸,有著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和無任何污染的自然環境,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創業環境。
于是,吳克峰辭掉工作,下定決心扎根這個距離昆明12小時車程的小縣城,創辦了滇秘味食品公司,就地取材,將目標產品對準了永德縣最多也最好的水果和堅果。
為了最大限度留住食物原本的營養成分和味道,吳克峰跟著技術團隊搞研發,經過多年的實地生產加工和改善,最終摸索出一種用零添加方式加工食品,最大限度保留食材自身的營養成分及味道的方法。
好的味道會得到市場承認。目前,滇秘味食品在昆明、上海等地擁有11家連鎖店鋪,同時承接全國范圍內的批發訂單,在淘寶和京東等網絡平臺也有相應渠道銷售。2018年10月,滇秘味芒果干、火龍果干、臨滄堅果等產品獲得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優質農產品金獎;2019年,滇秘味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產值將突破2000萬,利用當地原材料近5000噸,可以說初步實現了吳克峰做“良心美食事業”的心愿。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
永德縣地處滇西大山深處,這里保持了大自然的原始風貌,但基礎設施薄弱,境內至今無高速路通過,屬于國家級貧困縣。長期以來,永德縣人口城鎮化程度低,人均收入不到4000元,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4154戶54132人,受交通不便、水利不暢等多方面的影響,給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找市場、提產值難,短期增收見效慢,長期發展前景并不明朗。
滇秘味的創立發展,為永德縣解決了當地原材料售賣難的問題,同時帶動了當地農戶脫貧致富,形成產銷一體的鏈條,發展壯大了整個農業產業。
“一開始也難,因為農民有自己的想法,你要改變他的想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他知道這種產品不愁銷路,能夠致富。”吳克峰說,最初他和團隊在當地建立了示范基地,通過種植優良的水果品種和教授當地農民技術等方式,帶動農戶加入生產;同時保證原材料的收購價格,讓農民放心、穩定地將農產品種植持續下去,實現循環發展。“我們第一年做芒果干時,芒果的市價是每公斤4毛錢,可想而知農民的收入;我們會根據市場行情逐年做調整,基本都會更高一些,今年芒果的收購價格是每公斤5塊錢。”吳克峰介紹說,農民發現種一種作物既能增加收入,又不愁銷路時,自然就會擴大種植面積,同時帶動農業整體發展。
滇秘味食品的加工方式決定了它的生產方式有一定的時間周期。例如,每年芒果成熟的季節實在7月至9月,工廠必須在這個時間段內以最大的力度收購原材料并加工成果干存放在冷庫中,錯過季節,可能就錯過了一整年的產品;而永德縣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其擁有垂直落差性的氣候分布,不僅物產豐富,季節也分明,11月至次年2月是青棗收獲的季節,3月至6月菠蘿成熟,6月至11月則可以收購加工火龍果。
這樣的工作周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靈活就業的機會。農忙時,農民可以守在土地上,專心侍弄作物;等到水果成熟被滇秘味收購,農閑時也是加工工廠里最繁忙缺人手的時候,農民又可以承擔工人的工作,解決了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工廠高峰時能達到600人左右,平時則留守幾十人進行管理就可以。”吳克峰表示,很榮幸能被評委“紅品”項目的一等獎,身為脫貧帶頭人,他會把獲得的15萬生計金用于示范基地里對貧困戶的種植和工廠工人的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更多的產業發展技能,提高自身素質,實現扶貧更扶智。
幾年的創業生涯,也讓吳克峰和當地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以滇秘味為紐帶,多種形式幫助鄉親們,每年為貧困生捐資助學、解決就業、利用當地原材料、提供生活物資、直接補助資金等。6年來,直接通過滇秘味受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43戶427人,人均增收3228元。
從程序員到帶頭扶貧
——“來自沂蒙山區的番薯棒”團隊帶頭人侯建
“小時候二爺爺養豬容易賣豬難的事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這片土地孕育出的農產品能夠讓這些爺爺奶奶們,有多一點的收入、多一點的保障;有更多的善款,讓我們能對一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行力所能及的幫扶。”
小家的成長讓我回到家鄉
全國紅十字系統第二屆眾籌扶貧大賽決賽入圍項目團隊30支,其中返鄉創業的青年帶頭人帶領的團隊占了30%左右,來自山東費縣的侯健是其中之一。
長在沂蒙山區的侯健從吉林大學本科畢業后,一直在南京的一家國企網絡公司工作。和妻子成家后,侯健很快當了爸爸,他辭職出來進行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在南京當地創辦了一個繪本閱讀項目,希望通過共讀一本書的方式讓更多人擁有更加親密健康的親子關系。項目發展得不錯,侯健的生活很安定。
兒子兩歲的時候,他和妻子想再要一個孩子,但在南京,兩人同時投入許多時間和精力在繪本項目中,無暇顧及二胎。也是此時,侯健在返鄉過年時了解到不少老鄉的農產品質量雖好,卻很難賣出去、賣到好價錢。
“就義無反顧地回來了。正好有一些同學朋友也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一拍即合,一起做了費縣扶貧館。”侯健說,小時候聽說二爺爺養的豬沒有銷路,只能等小販上門來收購,第一撥來的時候出價5元每斤,二爺爺沒賣;第二撥來就出價4.5元每斤,二爺爺還是沒賣;第三撥直接再降價,二爺爺擔心賣不出去趕緊成交,而實際上,這三撥小販是一伙的,為的就是壓價收購。“這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到現在都記得。”
2018年初返鄉創業,侯健和團隊主做沂蒙山地區農產品上行,成立中國特產·費縣扶貧館。專門服務費縣當地,幫助費縣區域企業電商孵化,全品類觸網操作(全品類是指全域產品),幫助農戶農產品上行和農產品品牌化運作。
目前,費縣扶貧館已經簽約合作社數十家,入駐有豆黃金食品、東方紅食品、七星食品等當地知名品牌企業。2018年,費縣扶貧館被評為臨沂十大市電子商務創業園之一,孵化逸壽、社小鮮、顏林甜瓜等農產品品牌。
與紅十字一起志愿扶貧
參加眾籌扶貧大賽,緣于侯健團隊平時就服務于當地的紅十字扶貧志愿隊。“當地有紅十字會建設的‘博愛家園’項目,我們團隊經常和志愿隊一起去,做培訓或者做一些我們力所能及的幫扶。”侯健說,收到大賽通知時,駐村的紅十字會第一書記鼓勵費縣扶貧館團隊參加,更向他們傳授了參加上一屆大賽的經驗。
團隊沒有猶豫,考慮到大賽的規則和費縣農產品的代表性,選定了在初賽時間段里正處于旺季的蜜桃作為初賽產品,同時按照大賽的相關要求很快完成了選品、上線等流程。賽事很順利,他們拿到了東部賽區的第一名,6月至今,費縣桃類產品銷售達20萬斤,同時為當地400余農戶的農產品進行幫銷,每戶增收1000余元。
進入全國賽,蜜桃已經過季,侯健和團隊決定推出一個全新的產品——番薯棒。這是一種改變了傳統的紅薯切片曬干銷售模式的產品,原材料全部采用沂蒙山丘陵地帶的優質紅薯。種植紅薯的多為留守老人,以崮山后村為例,130多戶村民中,80%均為年過六旬的老人,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銷售紅薯為主的糧食作物。
費縣扶貧館采取定村、定社、定戶的合作方式,從育苗提供,到種植指導,到最后的紅薯幫銷,一條龍式為當地農戶提供支持。這樣,在保證番薯棒原材料質量的同時,實際地提高了農民收入。僅崮山后村一村,就為當地32戶農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
截至大賽決賽,項目共籌集32萬余元,購買人次超過6000。“我們將以本次眾籌為序幕,對番薯棒進行全渠道銷售,包括線上平臺,如京東商城、天貓商城;新零售渠道,如7-FRESH、盒馬先生、社群電商;餐飲渠道等。以銷帶產,以產助農。”侯健對未來很有信心。
團隊在決賽中獲得了“紅品”項目三等獎的榮譽,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將為他們提供15萬元生計金支持,侯健表示將把這筆資金用于為貧困戶購買優質種苗、開辦種植、加工技能培訓班等,逐步提升農戶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