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購越來越普及,農村電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產品銷售的難題,但農產品的電商之路上仍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讓更多農產品“觸網”,農產品如何借勢電商提升銷量?
土淘網頭條小編認為,想要做好農產品電商,必先實現農產品的互聯網化,加快推進互聯網+農業。要有效實現農產品上行,涉及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多個環節,破解前進道路上的限制因素和瓶頸。
一、打造一個標準化的模板
目前如果要在電商上大規模銷售農產品,標準是一個前置性問題,它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外觀標準化
搞電商,就要把這一個環節前置,在田間地頭完成分級,至少要做到大小分開、顏色分開、品種分開、成熟度分開等。
第二個方面是品質標準化
不能再一味地用一些噱頭來做產品宣傳,什么“酸酸甜甜真可口,讓你想起美好的初戀”“熟得像你老婆,甜得像你的情人”等,不僅庸俗,而且無法讓消費者對農產品真實準確的狀況進行了解。
從目前趨勢來看,一些進口的或者高端的水果,已經開始用數字來說話,他們會告訴你,我們的水果含糖量是百分之多少到多少,酸度大概是多少,其他主要的指標還有什么等。同時,如果消費者需要的話,可以用附送的速測儀來進行檢測。
第三個方面是生產標準化
一方面要實現以標準的生產化來推動外觀及品質的標準化;另外一方面,要順應電商和消費者的需求,倒推產業轉型,形成新的生產標準,與市場需求同步。
二、安全問題
如何建立適應電商的安全體系,需要借助電商的平臺,打通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溝通的有效信息通道,這就是可追溯體系。
三、品牌是最終制勝的法寶
農產品品牌的問題復雜性在于,一方面要由政府牽頭打造的地域公共品牌來做基礎,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企業為主體,以市場品牌托舉地域公共品牌,缺一不可。
四、好的渠道應該是這樣的!
再拿數據看,2016年中國電商交易總額約26萬億元,網絡零售規模總共只有5.1萬億元,只占不到20%,實物交易更只有4.2萬億元,只有16%多一點;再算到淘寶頭上,只占整個交易的百分之幾;而在淘寶交易商品中,農產品電商規模又不足1000億元。
電商下鄉,只讓農民買,不給農民賣,問題是,農產品流通規模高達4萬億元,零售電商平臺能否承擔起這樣的歷史重任?
五、調動一切資源為“我”所用
農產品上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單靠哪個地方政府就可以,也不是一兩個平臺幾個企業就能干起來,必須從供應鏈到產業鏈再到價值鏈全面打通。
在實現上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分工協作,電商企業怎么辦、合作社怎么辦、龍頭企業怎么辦、平臺怎么辦、政府怎么辦等問題,需要一個明確分工。
可以政府主導,但不包辦,重點在出政策,補短板,降成本,扶持市場主體,商務、農業、工商、質檢、食藥監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
平臺應該積極開放,將農產品上行作為電商“火箭”的“二級發動機”來對待,拓展類目,多給流量,完善供應鏈體系。
傳統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應積極擁抱互聯網,加大農業轉型升級力度,能自主搞電商的可以積極入駐電商平臺,感覺有難度的可以做電商的供應商,按電商要求生產適銷對路產品。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創業者甚至是普通農民,可以借助電商平臺、微商渠道等,將農產品搬到網上,拓展銷售空間。
總之,對農產品上行的復雜性、系統性應有充分認識,對其推進過程也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通過各方的協同努力,爭取盡快實現農產品電商的突破。
電商、直送是趨勢,如何借力電商平臺,擴展農產品銷路,增加農民收入,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農產品如何借勢電商提升銷量?真正要大幅提升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吸引力,要從生產端、文案包裝、渠道等方面多下力氣,還需要政策環境等各方面條件的全面完善。
土淘網頭條小編認為,想要做好農產品電商,必先實現農產品的互聯網化,加快推進互聯網+農業。要有效實現農產品上行,涉及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多個環節,破解前進道路上的限制因素和瓶頸。
一、打造一個標準化的模板
目前如果要在電商上大規模銷售農產品,標準是一個前置性問題,它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外觀標準化
搞電商,就要把這一個環節前置,在田間地頭完成分級,至少要做到大小分開、顏色分開、品種分開、成熟度分開等。
第二個方面是品質標準化
不能再一味地用一些噱頭來做產品宣傳,什么“酸酸甜甜真可口,讓你想起美好的初戀”“熟得像你老婆,甜得像你的情人”等,不僅庸俗,而且無法讓消費者對農產品真實準確的狀況進行了解。
從目前趨勢來看,一些進口的或者高端的水果,已經開始用數字來說話,他們會告訴你,我們的水果含糖量是百分之多少到多少,酸度大概是多少,其他主要的指標還有什么等。同時,如果消費者需要的話,可以用附送的速測儀來進行檢測。
第三個方面是生產標準化
一方面要實現以標準的生產化來推動外觀及品質的標準化;另外一方面,要順應電商和消費者的需求,倒推產業轉型,形成新的生產標準,與市場需求同步。
二、安全問題
如何建立適應電商的安全體系,需要借助電商的平臺,打通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溝通的有效信息通道,這就是可追溯體系。
三、品牌是最終制勝的法寶
農產品品牌的問題復雜性在于,一方面要由政府牽頭打造的地域公共品牌來做基礎,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企業為主體,以市場品牌托舉地域公共品牌,缺一不可。
四、好的渠道應該是這樣的!
再拿數據看,2016年中國電商交易總額約26萬億元,網絡零售規模總共只有5.1萬億元,只占不到20%,實物交易更只有4.2萬億元,只有16%多一點;再算到淘寶頭上,只占整個交易的百分之幾;而在淘寶交易商品中,農產品電商規模又不足1000億元。
電商下鄉,只讓農民買,不給農民賣,問題是,農產品流通規模高達4萬億元,零售電商平臺能否承擔起這樣的歷史重任?
五、調動一切資源為“我”所用
農產品上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是單靠哪個地方政府就可以,也不是一兩個平臺幾個企業就能干起來,必須從供應鏈到產業鏈再到價值鏈全面打通。
在實現上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分工協作,電商企業怎么辦、合作社怎么辦、龍頭企業怎么辦、平臺怎么辦、政府怎么辦等問題,需要一個明確分工。
可以政府主導,但不包辦,重點在出政策,補短板,降成本,扶持市場主體,商務、農業、工商、質檢、食藥監督等部門要密切配合。
平臺應該積極開放,將農產品上行作為電商“火箭”的“二級發動機”來對待,拓展類目,多給流量,完善供應鏈體系。
傳統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應積極擁抱互聯網,加大農業轉型升級力度,能自主搞電商的可以積極入駐電商平臺,感覺有難度的可以做電商的供應商,按電商要求生產適銷對路產品。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創業者甚至是普通農民,可以借助電商平臺、微商渠道等,將農產品搬到網上,拓展銷售空間。
總之,對農產品上行的復雜性、系統性應有充分認識,對其推進過程也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通過各方的協同努力,爭取盡快實現農產品電商的突破。
電商、直送是趨勢,如何借力電商平臺,擴展農產品銷路,增加農民收入,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農產品如何借勢電商提升銷量?真正要大幅提升農產品網上銷售的吸引力,要從生產端、文案包裝、渠道等方面多下力氣,還需要政策環境等各方面條件的全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