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的發展是劃時代的進步,如今已經大闊步地向農村挺進,很多農民朋友也開始接觸這一新鮮事物,但是,擁有了,農村的農產品就能變現?農民就能致富嗎?我看還早著呢!
我為什么這么說?有三點原因:
一、農產品的同質化很嚴重。不管哪個農村,土雞蛋、土豬肉等一些農產品都差不多,除了部分有地域特色的產品外,其他的到哪里都能買到,在甲村買或在乙村買都一樣。
目前,能很快變現了除了那些有特色的農產品,其他的甚至在市場很大可能會滯銷。即便是有特色的農產品,并非是一家壟斷,那些大戶和在傳統行業干出一些成績的企業,人脈廣、產品推廣能力強、包裝上也能HOLD住消費者,自然拿走了電商的大部分收益。真正生產農產品的農民,作為電商時代貨源的第一提供者,絕大部分只能享受一點點利潤,離致富還很遠。當然,我不排除個別現象。
二、電商搭起來,推廣能力跟不上。電商不是農產品貨源的集銷地,你東西往上一放馬上就有人買走,錢就到手了。電商依然只是一個銷售平臺,還得吆喝,還得推廣,否則,農產品發霉了也不會有人買走。
可恰恰就是這推廣能力,農民很欠缺。年輕人在外打工多,靠平均年齡接近50歲的大叔大媽在家,用手機或電腦推廣,很難。如果選擇專業的平臺,有人替你推廣,但是價格不是普通農民能接受的。在這個時代,不乏有過去干得很好的農業企業,有自己的電商平臺,也有隊伍弄這個,結果沒“火”起來,企業衰敗的實例。
三、農民思想的局限性。我個人認為農民思想的局限性還是在于“缺乏凝聚力,個人利益為先”。正是因為各家各戶以自己利益為大,一些農村有特色的農產品就處于分散銷售實際,互相傾軋,互相爭奪資源,自己把自己搞死了。這點,我覺得真要學學浙商的抱團發展理念,但我想,他們思想如此,改是改不掉的,也有政府以及相關部門認識到了這一點,強制統一當地某一農產品品牌,聚合發展,可實際,這種做法失敗得太多了。只有人心齊,才能真正實現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