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土淘頭條小編看到網上有一些關于農產品電商分析的文章。據文章內容顯示: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4000家,然而超過3000家以上虧損,幾乎90%以上都在虧本運營:“貼現促銷、燒錢引流、信息刷屏、引爆社群。”
看完這些數據,筆者不由地為農產品電商們的未來擔憂。毋容置疑,造成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的原因有許多,如物流成本高昂、產品標準化低等。但在筆者看來,農產品電商虧本的根本原因是:產品和市場不匹配。
其實,農產品電商應該根據農產品自身條件來運營。目前,農產品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規模化、品牌化、有特色的農產品,借助電商平臺可以銷往城市。一般來說,這些農產品品質較高,可以賣一個好價錢。而城市的人對價格不敏感,只要品質有所保證,就不缺銷路。
另一類是,小農經濟下生產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相對分散,質量很難把控,若想通過電商買到大城市并非一件易事。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在周邊縣域、三四線城市消化。這些地區的消費群體對農產品的需求沒有城市那么高,他們追求實惠。就像生活在鄉鎮地區的朋友,15元一斤的褚橙,必定不在他們考慮范圍之內。
也就是說,農產品電商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是,不同的農產品需要匹配的市場是什么。而那些一說做農產品電商就想著怎么把農產品賣到城市,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的就是作死。如上文所說,并非所有的農產品都適合在城市銷售,因為消費人群的消費能力不同。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物流設施的完善,發展農產品電商的時機已經成熟,但做大做強很難。首先是缺乏意識。目前,消費者還沒有養成在網上購買瓜果蔬菜的習慣,周邊的超市、便利店,甚至是小區門口的邦馬特智能售貨機都可以滿足人們生鮮購買需求。此外是創業者的意識尚未覺醒,他們還停留在賣東西的階段,沒想著干預品種、種植等上游鏈條,這樣的話,品質就很難把控。
其次,市場環境不成熟。當前,中國農業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規模化、集約化有限,這就不利于生產穩定且有品質的農產品。最后,缺品牌。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著質量有所保保證,值得信賴。關于農產品打造品牌的重要性,筆者前陣子剛寫過這方面的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一下。
總而言之,電商只是農產品上行的手段,而農產品和市場匹配到位是實現該手段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