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出來之前,有兩件事困擾著我。一件是北京大興突如其來的大火導致政府“無奈之下”清退了不少外來人口,我的一位朋友憤憤不平:就這么突然讓這些人走了,走了之后怎么辦,地方上要怎么才能消化?而且其他一線城市也開始慢慢清退了,這些人的就業怎么解決?另一件事情,我們老家在之前十幾年的時間里,建起了工業園區,引進一大批工廠,解決了大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近兩年,由于環保問題、產能過剩,一些工廠突然停工了,失業問題接踵而至,緊接著就是安全問題(小偷小摸又多了起來),生活水平上去容易,但是沒有工作,怎么維持。
過去十年,農民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源于城市里的快遞、外賣等就業需求,源于當地工業迅速發展,但是當城市需求飽和了,當農村無法承受工業污染了,當工業產能過剩了,農民就業該怎么辦?
還有一件事,前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倡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用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從生產上看,是好事。但是那么多農民,怎么辦?
在一號文件出來之前,這幾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到三分之二的人口,解決三農問題,沒有國外的先進經驗可以直接借鑒。但是今年的一號文件,在通讀之后,卻給了我驚喜和答案。
鄉村振興,解決三農主要難題
沒有像往年一樣,將農村經濟發展作為主要內容,今年的一號文件,更像一個計劃書,把要解決的問題,分部分列舉清楚,也真正把農村+農民+農業整個打包起來了。
說起三農,我認為,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業生產,一個是農民就業,也就解決了農業的職能和農民該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題。
首先是農業本身的職能。農業生產,一是確保糧食生產安全,這是根本原則,所以要“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二是要因地制宜,提供特色、優質農產品,這也是今年一號文件中的亮點,“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不再一刀切要求各地區應該怎么發展,而是各地根據自身情況,擇優發展,進而提高競爭力,發揮農業本身的職能。
其次是農民就業,這也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如果解決不了人的問題,其他都是免談。城市需求已慢慢達到飽和,而在農村引入工業,顯然也不是長久之計,還會帶來慘痛的環境、資源消耗等代價。那么,要想長久發展,就要從農業本身發力。一方面是農業生產本身,需要有文化、有干勁的年輕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承擔起發展現代農業的大任,“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另一方面是“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將農業發展的潛能和下游產業鏈發展起來,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種地之外,還有哪些就業機會
從一號文件中看,除去職業農民,其余的勞動力就要從“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中尋找就業機會。縮小城鄉差距,根本上是從農業本身出發,利用農業的優勢,去掙城里人的錢,即“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一邊通過賣更好的東西賺城里人的錢,一邊通過把城里人引回去賺城里人的錢。打破之前農業產業最原始的掙錢途徑,放活路子,激發源動力。這樣不僅持久發展,也會慢慢形成穩定的分工,讓農民更加有獲得感和價值感。
同時,文件中首次提出“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鼓勵在鄉村地區興辦環境友好型企業,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解決勞動力,不再只是依靠城市和工業發展,而更多的是利用農業、農村優勢,“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鼓勵農民勤勞守法致富,增加農村低收入者收入,擴大農村中等收入群體,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將多余的勞動力解放出來,也就有了更多的土地流轉,才能真正將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執行起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業也就又回到了其職能本身。
“千年大計,教育先行”
雄安新區啟動的“千年大計,教育先行”,同樣適用于三農。中國農業人口眾多,解決就業問題尤其困難。雖然有歷史原因,要想達到發達國家的發展水平,必須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這樣才能平穩過度到其他行業,不斷減少農業從業人口,才能慢慢將農民的地位提高,否則當農民依然是很多人的“選擇底線”。所以我一直認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在于教育。
相對于城鎮教育,農村的教育條件要差一些,家庭的教育觀念也會相對差一些。今年的一號文件中,也提出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使絕大多數農村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讓未來的農村孩子,在擇業時,能有更多的選擇。同時對于“農村需要的人群納入特殊教育體系”。把農村孩子培養成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才,包括農業行業的人才,這樣才能逐漸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在不就的將來,農民才能真正成為一項職業。
理清楚了農業生產本身職能和農村“人”的問題,其他金融、環保、法制等問題,也將為這兩項全力輔助了。
未來,農業將有少數職業農民接手,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發展,提高效率和競爭力,與國際接軌;農民將越來越少,除了職業農民,更多的會走進企業,擁有自己的崗位和職業;越來越多的城里人會走到鄉下,享受鄉下的自然和愜意;農村會慢慢就地城鎮化,城鄉差距越來越小,以后的農民將是一個真正的職業!
人類歷史進步的車輪是曲折前進的,農業任重,農村人多,改革不易,道阻且長,鄉村振興,未來可期,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