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個農業大國,隨著農產品的極大豐富,
近年來每到農產品銷售的季節,滯銷問題總是此起彼伏。
今年5-7月期間,湖北棗陽的桃子、江蘇宿遷的香瓜、云南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區的紫皮蒜、
其中滯銷最嚴重的莫過于廣西荔枝之鄉靈山的荔枝。
農產品銷售問題成了農民收入的關鍵因素,
如何才能把農產品賣出去這是農戶最關心的問題!為啥農產品銷售難?
第一
這是由農產品的特性決定的。農產品與其他產品的最大區別在其存儲期上,農產品放置時間長了很容易變質。
第二
農民的分散式經營模式。農民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基本都是小攤販式,眼前的市場很快飽和,導致滯銷。現在一部分農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而成立了合作社,集中銷售,把產品通過物流快速配送至商超。
第三
信息不通和跟風種植。比如大蒜,農民看到大蒜行情好時,結果一窩蜂扎進去種植。結果來年供需嚴重不平衡,農民賠了錢。這也是近幾年農產品價格不穩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農產品需求三個變化
小型化
消費者對農產品需求的小型化趨勢明顯,這主要是由家庭規模的變化引起的,家庭人口減少,三口之家成為主流。
小型化,主要是指購買農產品的家庭呈現出小型化的趨勢。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庭人數相對以前來說有所減少,以往那種買菜買一堆的情況不會再出現了。因此,將水果蔬菜進行分揀,包裝再出售的產品更受青睞。
特產化
特產化對于農產品就是優質化的代名詞。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對于食品的高品質和多樣性需求提高。
特產化體現了目前我們消費需求從量的要求到質的要求的轉變,要求吃的好,更要吃的健康,吃得安全。因此,綠色產品、有機產品以及各種功能性產品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
精細化
精致化則是特產化的延伸,美觀的外形、精美的包裝將對特色農產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高檔超市里賣的很多很多普普通通的農產品,就是因為加了一層好看的包裝,價格就翻了幾翻。
當然,光有包裝還不夠,只有更好的解決農產品距離成本和銷售成本的問題,讓更多樣化的更優質的農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才能讓農產品真正登上時代的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