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提出了農業補貼的“精準性”,而2018年這一要求將會延續下去;同時,補貼將實行“先建后補”的形式,補貼資金額度不得超過自籌資金的額度。此外,2018年會有以下調整:
調整一,項目數量會增多,申報材料會更簡化
鼓勵產業發展,就會支持更多項目。例如,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對所有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都敞開大門,只要在相關部門登記過,都可以申請項目,并且申報材料更簡單。類似這樣的項目支持在2018年還會增加。
調整二、補貼數量、方向和對象將調整
未來農業補貼的主要改革方向,是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綜合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財政部共同制定的惠農強農政策,以及財政部的文件《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來看:
(1)2018年我國的農業補貼正向3大產業方向轉變,補更環保的產業;補更有生產效率的產業;補有利于加強食品安全的產業,目的就是要把產業扶起來。
(2)之前的農業補貼都是采取的吃大鍋飯形式的補貼,只要是在農村承包的有耕地的農民,都是補貼的對象。而從2018年開始,補貼對象將向新型農業傾斜,加強新型產業。具體是從當地所有農民的原始補貼中劃出30%給新型農業,這也就意味著2018年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拿到的補貼可能會少一點,而從事新型農業主題的農民可能拿到的補貼較多。
(3)由于補貼對象出現傾斜,那么補貼的金額分配也會有所調整:2018年,初步預計,農業補貼仍是呈上漲趨勢,但上漲幅度不會太大。因為當前國家最重要的是供給側改革,按當前惠農補貼數額來說,也是結構調整問題,并不是增量問題。
調整三、2018年對申報人要求更嚴格:
(1)必須要具有企業法人資格且經營滿一年以上;能夠具有持續經營管理能力;沒有不良的誠信記錄。(凡是有不良誠信記錄以及被列入黑名單、扶持政策之外的其他農業經營項目都不能夠拿到補貼。)
(2)2018年農業補貼申領將進行嚴格核查,有5種人不能享受農業補貼:
A. 了解2018年農業補貼項目新變化,弄明白補貼的申請流程,再加上專業的團隊支持,就會發現,補貼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B. 改變土地用途無法取得補貼:即耕地就是耕地,林地就是林地,隨意將耕地改林地,林地改耕地的行為,將無權申請相關農業補貼。
C. 非農業生產得不到補貼:將土地用于渠道和道路用地、農村居民點、曬谷場、倉庫等的,這些雖然在農地上使用,但屬于間接農業,無權申請農業補貼。
D. 荒廢土地三年以上得不到補貼:明年開始,就不要讓自家土地荒廢了,現在土地確權正在開展,即將結束,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地將土地流轉出去,否則一旦不能申請相關補貼,土地還面臨被收回就不好了。
E. 破壞生態環境得不到補貼:現在對環保問題如此看重,尤其是對一些養殖農戶來說查的比較嚴,如果養殖的環境指標不合格,也將會失去申請補貼。
F. 冒領補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