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激情网站_樱桃视频视频在线看免费观看_小婷的性放荡日记h交_大陆国产露脸对白视频

  • 全國 [切換]
  • 二維碼
    土淘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頭條 » 專家觀點 » 正文

    智慧農業:讓農民坐在辦公室種田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8-04-24 19:16:24    瀏覽次數:289    評論:0
    導讀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智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智慧”。
    智慧農業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國外相關科學家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農業領域。上世紀80年代,我國有關專家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動植物的生長過程,用數字化進行農業生產決策。但是,當時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較弱,一個簡單的模型進行一次運算的時間都很長,稍復雜的甚至長達一周或更久。
    隨著計算機計算能力的提升,以及相關傳感器的多樣化、精準化發展,智慧農業的發展也日新月異。
    我省智慧農業的發展也較快速,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省農科院”)為例,這些年其研究方向不斷與當下科技發展緊緊相扣。省農科院數字農業研究所研發的智慧農業系統,也已經進入第四代。
    換了四個名字
    2010年,省農科院率先在全國農科院系統成立了數字農業研究所,智慧農業物聯網團隊是該所的重要組成部分。
    “8年來,我們始終緊跟國內外科技前沿、正確把握領域重點,逐漸形成了以農業模型、物聯網系統、智能農業裝備等研究方向為特色的研究團隊,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研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物聯網與智能裝備技術產品,建設了若干智能農業示范應用展示基地。”省農科院數字農業研究所農業模型與物聯網研究室主任徐志福說。
    這幾年,徐志福所在的研究室名稱隨著當下研究方向的改變而變更了四次。“2000年至2010年之間,我們主要從事農作物生長模型的建立,即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動植物生長過程和對周圍環境的需求。”徐志福說。
    2010年,數字農業研究所成立農業模型系統研究室,徐志福團隊主要研究農業模型構建軟件系統。
    “比如說,給農作物目前所處的生長環境提出調整建議,比如溫度高了,系統監測到后,給予使用者建議,應降溫到多少攝氏度為宜。系統只是給予建議,具體如何降溫,那是需要業主自己去現場解決的。”徐志福說,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那時的智慧農業并沒有“很智慧”,但是,在那時是個進步。
    2011年,數字農業研究所在全省農業“兩區”現場會上,進行了物聯網控制系統展示。
    2015年,徐志福團隊在把握當下新技術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經領導批準改名為“農業模型與物聯網研究室”。“2017年,省農科院整合院內相關資源組建了農業物聯網與智能裝備學科。今后,農業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所能用到的智能設備,我們都會去研究。”
    系統實時監控
    如今,數字農業研究所研發的相關智慧農業系統已經更新至第四代,越來越體現智能化。
    “現在我們主要是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將模型寫在云端服務器,通過云端計算結果,驅動現場的的設備。”徐志福說,省農科院已面向不同應用領域、不同作業環境與生產需求,開發了系列低成本的小型氣象站、自動土壤墑情監測站、智能水肥一體化軟硬件系統、南方塑料大棚自動卷膜機軟硬件系統等智慧農業物聯網產品。
    在位于海寧的省農科院楊渡科研創新基地,蔬果大棚里藏著各種“智慧物件”——傳感器。
    “這是高清攝像頭,可以360度查看棚內的每一株作物。這些分別是溫濕度、光照、土壤傳感器,一旦監測到作物所處環境的溫濕度、土壤養分含量等不適宜作物生長后,它們可以自動進行控溫、控濕等處理。比如,空氣過于干燥,系統便開啟空氣加濕設備,光照過強而導致棚內溫度過高,那么棚里安裝的遮陽網會合上。”
    數字農業研究所工作人員王界梁表示,這些也都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遠程控制。“哪怕人不在大棚,也沒有關系,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和控制。”
    遇到惡劣天氣,智能系統的功能便愈發突出。“比如,某些水果是冬季萌發花芽的,如果處于過低的溫度環境中,花芽就會被凍死。一般低溫發生在凌晨,且可能會一連很多天處于低溫,如果靠人工去監測和控制的話,顯然不實際。一旦有一天疏忽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徐志福說,依靠精確度高的溫度傳感器可自動檢測到溫度的變化,一旦低于某個值,系統可自動啟動升溫設備。“溫度高了降溫,溫度低了升溫,系統都將準確無誤地進行控制。”
    事實上,他們的目的就是讓農民能像白領一樣,在辦公室里即可完成相應的農業管理。“這都有賴于不斷發展的智慧農業。”
    高密度養殖
    徐志福說,接下去團隊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是智能水產養殖設備的研發,比如“高密度循環水智能養殖系統”。
    “水產養殖工廠化,其養殖密度可提高到原來的幾十倍。比如某池塘1立方米水域,原先只能養殖幾公斤魚,如今要養殖幾十公斤魚的話,對水的指標要求會很高。”徐志福說,魚多了,溶解氧會急速下降,排泄物也會大量增加,那么不及時處理,魚很快會死亡。
    智能化水產養殖設備的出現,將實時精確檢測水的指標,一旦超過閾值,那么系統自動開啟相應設備來調節水的各種指標。“比如增加水中溶解氧、調節氨氮、PH值,將排泄物抽到沼氣池等,力求水產養殖實現高效、高產、環保。”
     
    (文/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tivimate.cn/news/show-690.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help@91tutao.com。
    0相關評論
     

    (c)2016-2023 土淘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陜ICP備1700346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