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核心”的鄉村旅游取得了飛速進步,但是也存在鄉村旅游農產品品類單一、質量不過關、包裝簡陋以及保質期差等一系列嚴重影響鄉村旅游質量提升的問題,若不對傳統農產品進行升級,粗放式的鄉村旅游將走向消亡。
因此面對鄉村旅游的不斷升級的現狀,傳統的農產品如何打造來滿足現代游客日益差異化、個性化以及時尚化的需求?我們認為鄉村農產品的開發應該堅持創文化與創意的結合,將文化、鄉土、知識等元素融入到產品設計當中用于增強傳統農產品的特色與價值,提高農產品的競爭性,進而實現對鄉村旅游發展的推動。
對于農產品的創意升級,應該在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種植、加工、包裝、營銷)予以體現,在各個環節中導入文化與創意元素實現農產品的升級,實現鄉村旅游的提檔升級。
種植中的藝術化:非傳統自然農耕種植生產方式,人為地對農作物的生長進行約束控制,將科技理念(如捆綁、嫁接)、藝術設施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在隔離農藥等外界不利環境影響的基礎上,構建奇特的藝術農產品。比如大興“玻璃西瓜”當西瓜還是“嬰兒”時,將它塞進一個大的圓形有機玻璃罩內,等西瓜長到和玻璃罩一樣大時,灌入特制的保鮮液,再封住罩口。這樣西瓜會處于“休眠”狀態,永遠不會腐爛,成為可供長期觀賞的藝術品。
加工中的精品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農產品本身及農產品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的創意提升,通過藝術植入、功能創新、工藝改進等手段,實現農作物使用功能的提升及藝術功能的提升。比如:麥稈椅登,收完麥子之后麥稈一直作為廢棄物,或當柴火或焚燒,造成大氣污染,臺灣設計師徐景亭和蕭永明則利用這些廢棄的麥稈,制作成牢固的椅凳,在保護環境的同時還將廢物打造出藝術品,增加了原有農產品的經濟價值。
包裝中的品牌化:品牌是產品的無形資產,通過產品外在精致且具有創意的包裝,在可以給消費者留下固有品牌意識的同時還可以反映出品牌的文化內涵,并提高產品的商業價值,比如掌生谷粒的包裝會選用牛皮紙搭配紙藤、綿紙加以樸實的書法,通過精致化的包裝向消費者傳遞一種精致生活的態度。
營銷中的故事化:賦予農產品一定的故事和文化內涵,增加其歷史厚重感,不同地方的農產品都具有一定的區域特性,應該將此類農產品視為地方珍寶體現其重要性。所以在農產品的營銷過程中,我們營銷的不僅僅是商品,而是傳播商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農村更健康、更質樸、更溫暖的生活方式。
總之,農產品的創意升級,應該以農產品為基礎,以創意為核心,借助文創力量,有效鏈接農產品各層次的產業,形成產業聯動的品牌體系,從而提升整個農產品產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