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對貿易沖突升級導致中國需求減少的擔憂,美國大宗商品市場“未雨綢繆”。芝加哥商交所(CME)的大豆5月期貨合約跌2%,創2月12日以來最低。玉米期貨也跌2%,美國豆粕期貨漲近3%,創一周新高,6月美國生豬期貨或經歷2月上旬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想了解更多?請看土淘頭條之前發的文章《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農業會有哪些影響?》
在美中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下,農業大宗商品儼然成為戰火的主攻區域,可能被影響的商品期貨周五的變動情況均與貿易行動前景相關。
中國商務部在北京時間周五發布了針對美國鋼鋁關稅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擬對自美進口的部分干果、水果、葡萄酒等產品加征第一輪關稅,將視與美方協商談判情況而定,對豬肉和回收鋁等產品征收第二輪更高的關稅。
雖然中國商務部擬實施的制裁名單沒有包含大豆、玉米、天然橡膠等品種,出于對貿易沖突升級導致中國需求減少的擔憂,大宗商品市場的交易員們開始“未雨綢繆”。
芝加哥商交所(CME)交易的大豆5月期貨合約在美股周五開盤前下跌2%,最低交投于10.0925美元/蒲式耳,為2月12日以來最低。5月交割的美國玉米期貨最深跌2%,至3.69美元/蒲式耳。
周五美股午盤后,兩種期貨合約均大幅反彈,玉米期貨完全收復了周五亞盤時段的跌幅,大豆期貨依舊微跌。不過兩種期貨本周都累跌超3%。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豆粕期貨周五高位震蕩,主力合約M1809增倉放量,漲41元或1.4%,最高觸及3128元/噸。芝商所交易的5月豆粕期貨漲近3%,最高觸及3.79美元/蒲式耳,創一周新高。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大宗商品購買國,主要滿足飼料、食用油和生物燃料等需求。中國目前既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也是美國最大的大豆買家,大豆也是美國出口向中國的最大農產品。據美國大豆協會統計,每年美國農民生產的大豆有1/3銷往中國,總價值約為140億美元。該協會周四聲明稱,如果中國打擊報復大豆領域,將令很多美國農民失去賺錢能力、無法生活。美國農業部預計,中國在下一個作物年度的進口大豆會漲至1億噸,比全球現有產量高出1/4。
INTL FCStone Financial首席大宗商品經濟學家Arlan Suderman認為,中美之間不排除下周還有更多貿易行動,由于擔心中國最終會打擊美國大豆,周末前沒有人想做多這一期貨。
美國的飼料生產商和養豬農戶也在擔心大豆加工后的副產品:豆粕價格走高。不過路透社觀察發現,中國的農業和家畜養殖業尚未展現恐慌跡象,部分由于來自巴西的大豆進口可以作為緩沖。
盡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周四表示,大豆是中國飲食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中國人飲食結構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中國出于成本等實際考量不會輕易找到取代美國大豆,但確實已經有中國的商品交易公司開始尋找替代方案。
路透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稱,至少兩家中國企業開始購買更多的菜籽餅粕(rapeseed meal)作為動物飼料中蛋白質的替代成分,有一家公司購入更多中國國內釀酒企業的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作酒糟蛋白動物飼料。
除了開始擴大購買巴西的大豆,有的中國公司在與美國供應商的購買協議中加入了退出條款,便于隨時按照需要取消大豆及豆粕訂單等。
分析指出,中國若對大豆實施報復,將有力打擊美國愛荷華州,這個農業大州也是2016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勝選的關鍵票倉。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曾擔任過多年的愛荷華州州長。
芝加哥商交所高級經濟學家Erik Norland認為,美國中西部有很多大規模的玉米、大麥、大豆生產商,傳統上都是共和黨的“鐵票倉”,中國已經從本質上找到了美國政治系統的弱點。
彭博社認為,美國農業大宗商品其他可能被打擊的對象包括:紫花苜蓿(Alfalfa)、棉花和高粱。其中,中國是美國出口紫花苜蓿的最大市場,約占過去三年苜蓿干草(Alfalfa hay)總裝船量的44%,從2012年以來對中國出口的數量翻了至少三倍,是加州、華盛頓州和愛達荷州主要農產品。
此外,芝商所CME交易的6月美國生豬期貨或經歷2月上旬以來的最大單周跌幅。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美國每年生產的豬肉有1/5銷往中國。據美國肉類出口協會統計,去年美國出口向中國大陸的豬肉為30.9萬噸,再算上中國香港的話,成為繼墨西哥意外的第二大美國豬肉出口目的地。
因此,中國如果對美國的大豆和豬肉施加貿易報復,不僅會因需求減少而壓低美國相應農產品價格,也會推高豆粕等上游副產品價格,進而增加美國養豬農戶的生產成本。從期貨市場的表現來看,有交易商擔心:貿易戰看起來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