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科技部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辦在京組織召開了“十二五”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重大項目驗收會。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完成了立項通知規定的研究內容及主要考核指標,同意通過驗收。 項目針對水稻生產面臨的日益嚴重的病蟲害、農藥化肥過量使用、水資源匱乏與干旱普遍發生等資源環境問題,大力培育和改良“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的水稻品種,并倡導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綠色栽培管理模式,從而實現作物生產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農業的綠色發展。 項目培育和改良具備多個“綠色性狀”的水稻品種66 個,其中國審品種18個,累計推廣面積1.1億畝。如旱優 780新品種具有節水抗旱的特點,每畝能節水 400 噸以上,極大地節約了淡水資源。晶兩優華占具有氮高效、鎘低積累的特點,2016 年被湖南省農業廳認定為應急性鎘低積累水稻品種,作為湖南省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政府采購品種,2016-2018年推廣面積超過800萬畝。形成了 14個國家科研單位和國際機構參與的國際協作網絡,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非洲和亞洲資源貧瘠地區培育推廣綠色超級稻 3525萬畝,擴大了綠色超級稻的國際影響力和推廣應用范圍,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綠色超級稻新品種選育” 重大項目是“十二五”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最后一個項目,該項目的驗收代表863現代農業技術領域順利收官。經過十年的創新發展,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在植物分子設計與品種創制、動物分子與細胞工程育種、農業生物制劑創制、數字農業裝備、食品制造與安全、農業生境修復、生物質高效轉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和重大成果,顯著提升我國農業高技術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為引領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有力的高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