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涉及眾多方向,包括秸稈還田、秸稈飼料、秸稈肥料、秸稈高值及綜合利用幾方面。
秸稈還田
描述:秸稈還田一般分機械直接還田、覆蓋栽培還田和堆漚腐解還田幾種方式,國內外在秸稈還田利用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重點集中于秸稈利用對土壤及作物的影響。
問題:一是認識不到位。一些農戶看不到秸稈機械化還田的益處,使得秸稈亂堆亂放,任其爛掉,有的干脆一把火燒掉,既污染環境,又使土壤表層焦化,制約了糧食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二是還田機具配套不完善。現有機具性能基本能夠滿足農藝要求,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問題。現有的多數秸稈還田機械對平原地區較適合,而對山區丘陵和小塊土地則很不適應,推廣比較困難。
建議:應加大秸稈還田機械新產品的研制。如聯合收獲機附帶秸稈切碎裝置能使作物收獲與秸稈還田有機地結合,大大降低作業成本且靈活方便,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秸稈還田方式。農藝、生物工程技術與農機相結合是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秸稈還田機械化能夠改變秸稈的物理性狀,促進秸稈腐解。
秸稈飼料
描述:目前秸稈飼料加工處理的方法很多,大體可分為化學法、物理法和生物技術法等。其中,生物技術法包括青貯和微貯。
現狀:截至目前,全國30個省(市、區)已經建立了13個國家級秸稈養畜示范區、380個國家級秸稈養畜示范縣,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建議:近年來,秸稈飼料加工領域涌現出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如生物發酵、秸稈顆粒飼料和膨化秸稈等,但各有其弊端和局限性。在各種處理方法中,單一處理的消化率和采食量不能大幅度提高,因考慮各種方法的特點,應發展多元復合技術,如化學處理和物理處理相結合。
前景:總體而言,我國飼料秸稈還處于粗放型使用階段,加大科研力度和成果轉化,使秸稈飼料加工走產業化道路,發展商品化生產是未來開發利用秸稈飼料的發展趨勢。
秸稈堆肥
描述:堆肥技術是國際上從上世紀60年代后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生物處理技術。它借助于混合的微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環境中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將有機固體廢棄物改良成穩定的腐殖質,用于肥田或土壤改良。堆肥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達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效果,并且具有經濟、實用,不需外加能源,不產生二次污染等特點。
現狀:國內外堆肥已有悠久的歷史,早期的傳統堆肥一般只是簡單地將原料堆成一堆,很少進行通風和管理。這種傳統堆肥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農村普遍采用的堆肥方法,適合于農戶小規模的有機肥積造。傳統堆肥堆溫低,分解緩慢,易產生硫化氫以及其他臭味化合物。
問題:堆肥接種劑混亂,質量不穩定。相當菌劑組合不穩定,應用效果不明顯;眾多菌劑沒有規模發酵生產,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堆肥生產缺乏規范的工藝及技術參數。許多堆肥場完全沒有工藝,全靠經驗,也沒有質量標準,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經常處于停產或不正常生產狀態;缺乏適宜的規模化生產成套工藝及設備。
建議:應促進技術工藝研究方與設備開發方開展交流,使得設備跟上原料變化,從而避免因長期試生產而導致成本提高,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和發展的局面出現。
秸稈高值與綜合利用
描述:秸稈高值利用除了可以造紙,還可面向許多新興材料和產品領域,如秸稈生產膜材料、塑料、包裝材料,或利用降解后的秸稈生產酶制品、生化制品等。同時也可以培育“鏈式種植養殖”生態農業模式,如“秸稈→食用菌→蚯蚓”。
問題:以秸稈制漿為例,目前,國內許多造紙廠都以秸稈為主要原料,但其采用的堿蒸煮法所排放的廢水(黑液)造成了環境的極大污染。
建議:今后應該多探索建立諸如“秸稈→食用菌→蚯蚓”的“鏈式種植養殖”生態農業模式,將“養殖鏈”發展成為“產業鏈”,利用現有食品加工廠的設備條件及加工能力,將食用菌、蚯蚓進行深加工,從而不斷提升其增值效益。
前景:目前,我國各地形成了一些循環農業模式和技術體系,如南方的“豬-沼-果”、北方的“四位一體”、西北的“五配套”等。但這些技術由于政策缺乏、成本高、針對性及穩定性差等,尚未在生產中得到普遍應用。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充分應用現代生物及工程技術,研制高效的具備不同功能要求的生物制劑及產品,并建立不同規模的工程示范。
稿件來源: 中國畜牧獸醫報 作者: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孫振鈞
秸稈還田
描述:秸稈還田一般分機械直接還田、覆蓋栽培還田和堆漚腐解還田幾種方式,國內外在秸稈還田利用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重點集中于秸稈利用對土壤及作物的影響。
問題:一是認識不到位。一些農戶看不到秸稈機械化還田的益處,使得秸稈亂堆亂放,任其爛掉,有的干脆一把火燒掉,既污染環境,又使土壤表層焦化,制約了糧食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二是還田機具配套不完善。現有機具性能基本能夠滿足農藝要求,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問題。現有的多數秸稈還田機械對平原地區較適合,而對山區丘陵和小塊土地則很不適應,推廣比較困難。
建議:應加大秸稈還田機械新產品的研制。如聯合收獲機附帶秸稈切碎裝置能使作物收獲與秸稈還田有機地結合,大大降低作業成本且靈活方便,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秸稈還田方式。農藝、生物工程技術與農機相結合是農業機械化的必由之路,秸稈還田機械化能夠改變秸稈的物理性狀,促進秸稈腐解。
秸稈飼料
描述:目前秸稈飼料加工處理的方法很多,大體可分為化學法、物理法和生物技術法等。其中,生物技術法包括青貯和微貯。
現狀:截至目前,全國30個省(市、區)已經建立了13個國家級秸稈養畜示范區、380個國家級秸稈養畜示范縣,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建議:近年來,秸稈飼料加工領域涌現出大量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如生物發酵、秸稈顆粒飼料和膨化秸稈等,但各有其弊端和局限性。在各種處理方法中,單一處理的消化率和采食量不能大幅度提高,因考慮各種方法的特點,應發展多元復合技術,如化學處理和物理處理相結合。
前景:總體而言,我國飼料秸稈還處于粗放型使用階段,加大科研力度和成果轉化,使秸稈飼料加工走產業化道路,發展商品化生產是未來開發利用秸稈飼料的發展趨勢。
秸稈堆肥
描述:堆肥技術是國際上從上世紀60年代后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生物處理技術。它借助于混合的微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環境中對有機物進行分解,將有機固體廢棄物改良成穩定的腐殖質,用于肥田或土壤改良。堆肥化技術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達到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效果,并且具有經濟、實用,不需外加能源,不產生二次污染等特點。
現狀:國內外堆肥已有悠久的歷史,早期的傳統堆肥一般只是簡單地將原料堆成一堆,很少進行通風和管理。這種傳統堆肥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農村普遍采用的堆肥方法,適合于農戶小規模的有機肥積造。傳統堆肥堆溫低,分解緩慢,易產生硫化氫以及其他臭味化合物。
問題:堆肥接種劑混亂,質量不穩定。相當菌劑組合不穩定,應用效果不明顯;眾多菌劑沒有規模發酵生產,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堆肥生產缺乏規范的工藝及技術參數。許多堆肥場完全沒有工藝,全靠經驗,也沒有質量標準,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經常處于停產或不正常生產狀態;缺乏適宜的規模化生產成套工藝及設備。
建議:應促進技術工藝研究方與設備開發方開展交流,使得設備跟上原料變化,從而避免因長期試生產而導致成本提高,影響企業正常生產和發展的局面出現。
秸稈高值與綜合利用
描述:秸稈高值利用除了可以造紙,還可面向許多新興材料和產品領域,如秸稈生產膜材料、塑料、包裝材料,或利用降解后的秸稈生產酶制品、生化制品等。同時也可以培育“鏈式種植養殖”生態農業模式,如“秸稈→食用菌→蚯蚓”。
問題:以秸稈制漿為例,目前,國內許多造紙廠都以秸稈為主要原料,但其采用的堿蒸煮法所排放的廢水(黑液)造成了環境的極大污染。
建議:今后應該多探索建立諸如“秸稈→食用菌→蚯蚓”的“鏈式種植養殖”生態農業模式,將“養殖鏈”發展成為“產業鏈”,利用現有食品加工廠的設備條件及加工能力,將食用菌、蚯蚓進行深加工,從而不斷提升其增值效益。
前景:目前,我國各地形成了一些循環農業模式和技術體系,如南方的“豬-沼-果”、北方的“四位一體”、西北的“五配套”等。但這些技術由于政策缺乏、成本高、針對性及穩定性差等,尚未在生產中得到普遍應用。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充分應用現代生物及工程技術,研制高效的具備不同功能要求的生物制劑及產品,并建立不同規模的工程示范。
稿件來源: 中國畜牧獸醫報 作者: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孫振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