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村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
如何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三農,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添磚加瓦?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接受了記者采訪,他建議,國家要鼓勵農業院校畢業生盡可能地從事三農相關工作,同時對從事三農工作的個人進行適當的稅收減免。
現階段農業吸引年輕人難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二十個字來描述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而這些美好愿景的實現,都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
記者注意到,在3月6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保證。“首先要強化人才支撐,鄉村要振興,必須要有人才。”
劉永好向記者表示,特別是在農業大數據和互聯網發展的今天,在新經濟發展的今天,怎么樣讓一批經過培訓的,有現代意識的年輕人從事農業,這是個核心。
當前農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人才瓶頸的制約,部分地區也出現了“空心化”的問題。記者注意到,3月6日,張勇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戶籍在農村的人口有8億多,農村常住人口有5億多,2億多人在外打工。
張勇表示,這些打工的大多數都是青壯年,除了過年,都不在農村,在農村不少地方確實缺少生機、缺少活力,主要是老人和孩子留守,“空心化”的問題確實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此外,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記者會上透露,近五年,農村人口進城落戶累計接近8000萬左右。他表示,鄉村振興關鍵在于人,人走空了,沒有了人氣,僅靠留守的老弱婦孺,這個村肯定是搞不好的。
劉永好向記者坦言,現階段農業在吸引年輕人方面有一定的難度。他分析說,為什么農村人口、年輕人都到城里來了?第一,城里收入高一些,第二,城里的生活條件比鄉村好一些,第三,在城里可以學很多技術。
如何破解農業人才瓶頸的制約?劉永好表示,必須培養一批懂現代農業、懂科學技術的年輕人。在這個問題上,他建議國家鼓勵農業院校的畢業生盡可能地從事三農。
建議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傾斜,記者注意到,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支持地方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綜合利用教育培訓資源,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專業化人才。
事實上,為了吸引高校畢業生能夠留在農村,留在基層。不少地方已經出臺相關支持政策。記者注意到,貴州省規定,對到農村基層急需緊缺專業(行業)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可給予專項安家費,并納入縣級公共租賃住房的保障范圍。
四川省則規定,將通過專門優惠政策,鼓勵中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組織開發有利于發揮高校畢業生專長的崗位;支持高校畢業生參與科研項目實施、參加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基層服務項目。
劉永好向記者表示,因為農村的收入、收益低,國家政策應向農業傾斜。“比方說在稅收政策上給予傾斜,對從事三農的個人,稅收適當的(進行)一些減免。”
除了政策支持,劉永好還特別提到了培訓的作用。他表示,國家應該鼓勵年輕人去培訓、去創造、去發展。他向記者透露,今年開始,新希望計劃用五年時間,公益性地在全國培訓10萬個新農民和鄉村技術人員,大概每年2萬個。
劉永好介紹說,培訓課程將包括科學種植業、養殖業、環保、食品安全等各方面。“我們還會設立怎么用電子商務來推廣銷售農產品的培訓課程,我覺得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
記者注意到,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創新培訓機制,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
劉永好表示,企業培養10萬個新農民和鄉村技術人員還是很少的,還需要國家的關注,給政策、給支持,需要全社會動起來。“大家都多培養一些人,新農村建設的人才隊伍就充實了,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