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外發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1個、新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具體來看,共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包括:
聚力精準施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保持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等。
農業是希望的田野,是可以做成百年老店的行業。眼下,無論是工商資本下鄉、互聯網企業務農,或是農民工、大學生返鄉都很看好農村的前景。那么,具體來說,一號文件里有哪些機會呢?
首先要明確,農業補貼少不了。我國是農業大國,還有近6億農民。農業還是弱質產業,這個特殊國情決定了對農業必須支持保護。按照文件精神,國家會統籌兼顧市場化改革取向和保護農民利益的關系,按照增加總量、優化存量、提高效能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業支持保護政策。
其次,明確了政策支持的主體。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
更重要的是選擇好農業產業方向。文件提出了大力發展的幾種產業類型,主要涵蓋幾個方面:
鄉村特色產業
強調“土字號、鄉字號”,比如,食用菌、雜糧雜豆、中藥材、特色養殖和花卉苗木。要搞好鄉村特色產業,離不開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對中西部地區來說,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也很有潛力。
鄉村新型服務業
新型服務業有兩種,一方面是對農民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另一方面是對城鄉居民開展生活性服務。伴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當前后者的發展前景凸顯,要發展休閑旅游、餐飲民俗、文化體驗、健康養生、服務養老等農村第三產業。
現代農產品加工業
過去,農民收入低就是因為農村賣原料、城市搞加工。如今,文件提出“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就是支持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農產品初加工,支持縣域發展精深加工。這是通常所說的農村第二產業,有利于把加工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