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說起農村,首先想到的就是還沒進村就能聞到的人以及牲畜糞便的味道,更別說進村后的“臟亂差”了。但是現在再去農村,以前還沒進村就能聞到的臭味不見了;以前隨處可見的平房不見了;以前狹窄擁擠的道路不見了;以前的……。
總之,以前的很多東西都不見了,換成了新鮮的空氣,二層以上的“別墅”,寬闊的道路,隨處可見的市場,川流不息的人流、車流。如果不說,可能會給你一種依然生活在城市里的感覺。
時代在前進,村里的面貌在改善,農民自己更需要進步,之前熟悉的一些生活方式和工作習慣也要被逐漸淘汰。
因此,為了不被淘汰,農民就必須跟著農村發展的步伐前進,不斷豐富自己,不斷去適應新事物。
隨著城鄉差距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和退伍軍人,甚至是商界精英、海歸開始返鄉下鄉從事農業創業創新,成為“新農民”,也就是所謂的:新型職業農民。
這些“新農民”帶來了先進的科技、經營理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和各類電商平臺,創新性地銷售特色農產品,并將文化創意引入到農業產業中。
除了這些,為了讓廣大農民跟上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政府更是推出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希望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相信在不就的將來,“農民”這個詞,不在是身份的象征,而是像“工人”、“醫生”、“教師”一樣的職業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