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內容化
產品內容化和廣告的最大區別在于,內容化讓產品走出了渠道的限制圈,通過內容將品牌的傳播融入到一般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以產品為載體的獨特偶像文化,蘋果、小米、褚橙、酣客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人判斷,以后每個企業都需要有一個主編。
互聯網只是提供了一個手段,內容則是溝通和拉近的載體。特產是最好的內容源,但是,很多農業企業卻并沒有抓到產品內容化的精髓,有的甚至只是傳統廣告、軟文的變體。究竟內容與產品如何連接?怎樣讓內容為品牌創造附加值?農業企業要從三個維度來把握。
堅持原創。
特產的天然內容性,容易獲得大量信息和資料,但是,如果僅僅是將網絡信息復制粘貼,產品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個性。產品內容化一定要堅持原創,賦予其自身特色。
重在溝通。
溝通的目的不再是灌輸,不是強加給用戶營銷信息,而是服務,通過實實在在的服務讓用戶感受到你的誠意、文化、價值觀,并借此形成口碑。
還原細節。
細節是個性的最直觀體現,是內容生動化的來源。核桃書記李祥的近萬條微博,絕大多數是成縣核桃、櫻桃、野草莓等農產品的歷史文化、耕種收獲,以及政府工作支持的點滴細節。
品牌人格化
當今商業時代,正在出現“品牌返祖”現象,人格、文化等因素開始產生價值,產品成本與其售價脫鉤。最典型的就是褚橙,褚時健個人的傳奇和魅力成為褚橙差異化和附加值的最關鍵因素。
社群時代的品牌人格化需要更加以人為本,更加的擬人化。信息爆炸帶來了品牌辨識度的降低,品牌必須有更鮮明、更有針對性的“性格”。社交媒體改變了信息交流方式,品牌從高高在上的、點對面的傳播模式,被迫要去適應點對點的傳播模式,從“神與人”的溝通時代進入“人與人”的溝通時代。
品牌性格是一項綜合的系統表達。品牌人格,通常不是企業用言語告訴你的,而是消費者對產品包裝、店面裝修、服務員形象、產品外觀、品牌風格、品牌代言人等的綜合感受。
渠道媒體化
在互聯網還沒有興起時,終端媒體化的概念充分利用渠道的擺放、陳列、產品包裝等方式,實現媒體化推廣傳播目的。社群模式將極度擴大這種效果,實現渠道和媒體的高度融合和統一。
渠道媒體化并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其中渠道和媒體屬性的結合和偏重,要根據企業和品牌的優勢,以及社群粉絲的性質來發展。雖然媒體屬性仍然占主導,但已經成為產品展示和銷售的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