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首家共享農莊成立,10日,哈爾濱市首家共享農莊試點村推進會在平房區工農村舉行,在建設美麗鄉村和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空閑農房方面上,工農村邁出了重要一步。到2020年,哈爾濱市要打造50個共享農莊。農莊的所有權是合作社,使用權是投資者,合作社代管農莊房屋的經營。現在共享農莊模式如此火爆,該如何經營發展呢?
一邊是因村民進城定居而荒廢在旖旎風光里的鄉村宅院,一邊是憧憬“你耕田來我織布”之莊園夢的城市消費群體。這樣的閑置資源和消費升級需求,在國家鼓勵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使得這種起源于法國的共享農莊商業模式在中國市場愈加清晰。
什么是“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就是將有條件的村莊、農場、基地通過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建設,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的一種新型產業模式。共享農莊是以共享經濟為理論支撐,互聯網為技術支撐,中高收入家庭及“候鳥”群體需求為市場支撐,以私人定制服務為核心,聯合政府、企業、農戶等多元力量,培育的農旅融合發展新業態。
共享農莊不同于普通農莊的特點在于:
1、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使農民轉變成為股民、收成轉變成為收入、農產品現貨轉變成為期貨、農村轉變成為農莊,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莊主”增福。
2、引領潮流的新型生活方式
共享農莊作為一種生活、一個自由呼吸的場所,是介于城鄉生活之間的第三種生活方式,使城市消費群體可以暫時擺脫煩悶的日常,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田園生活。
下面,帶大家具體了解一下共享農莊。
“共享農莊”的主要特征是:
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以企業經營為主,讓農民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以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農業和民宿共享為主要業態。
共享農莊規劃要點:
1、理念普及
向農戶等生產經營者普及共享理念,弱化農戶所有權觀念,強調使用權思想,提倡“產消者”的概念,即:每個人都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雙重角色,資源和產品都是共享的,不是任何人獨有的。讓農戶手中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生態環境等能夠通過共享農莊平臺轉化為產品,實現農戶與消費者產品“共享化”。通過產品培育逐漸培育農莊獨特的“共享”文化。在產品中注入共享理念通過產品培育,讓共享文化逐漸內化農莊的文化,成為其獨特的旅游吸引物。
2、資源整合
將產業資源、文化資源、特色建筑等個體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針對主要客群需求確定產品打造的方向,對其進行綜合開發。
3、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包括從資源開發到農莊運營的一體化過程,需要整合政府、村集體、農民、消費者各方利益與訴求,以期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的最大化,頂層設計決定旅游者進入農莊的直觀感受。
4、平臺打造
利用云端互聯網技術打造共享交易共享平臺,為全國乃至全球的需求者配對。可以采取聯盟的方式,將全國共享農莊信息進行整合,建立共享農莊網站。向全國,乃至全球進行共享資源的宣傳推廣。
國內共享農場有哪些盈利點?
國內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經誕生了一些專注于做共享農場的運營商,他們在全國各地接收閑置土地進行托管,規劃改造成統一管理的農場,然后實行標準化生產。
這些運營商有專門的團隊,確保農場進行標準化的有機種植,并且將農場分割成若干片區,由城市家庭在線下單來認領土地的收獲權。這些取得收獲權的家庭,就是農場的共享會員,而像種植、生產等等流程則是由運營商的專業團隊去操作。
這個概念確實不錯,至少可以吸引很多有田園夢的城市人。不過,相信很多人還是有疑問,畢竟共享農場整個項目操作下來投入也很大,除了收取一些會員費,還有哪些盈利點?
1、賣產品
有些水果基地采用采摘活動,從而把農產品賣出去。這比你去尋找渠道銷售賣是不是更有價值。
之前有個朋友,去年種了100畝紅薯,因為一時沒有找到賣家,一時策劃了一場“與孩子一起挖紅薯”的親子活動,報名這僅僅需要100元就能體驗到挖紅薯樂趣,還可以品嘗到紅薯產品,也能把挖到的紅薯帶回家。一場持續1個月的活動,100畝紅薯基本是賣完了。
2、租賃
依靠租賃賺錢是農業共享模式的最可靠的保證,通過提供租賃服務可以實現資源的價值。
其中,比較多的就是土地租賃、農機租賃。
比如,農場或者合作社耗資百萬購買的收割機。一旦完成了自己農場或者合作舍的收割任務,剩下的時間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服務周邊的農民。
3、資本運作
這一點有點像共享單車模式,把平臺打造成資金池,通過聚焦錢和資源,之后再通過資本運作,從而完成財富再造。
比如,一家養殖大戶,養了5000頭豬。如果采用領養的方式,一頭豬以1000元被領養,那么就有500萬元的現金。養殖大戶可以憑借這500萬投資其他項目,從而實現財富的增長。
4、 產旅融合產品
基于農業,結合旅游業發展的旅游產品,如生態觀光、農作體驗等等。比較好的創意如婚紗攝影拍攝基地!
5、廣告收益
農莊內植入廣告,或者通過冠名方式獲得收入等。
“四贏”局面
“共享農莊”作為一種平臺化思維的產物,對于政府、農莊主、農民以及城市消費者而言,可謂“四贏”局面。
對于政府而言,“共享農莊”模式,通過使用權的交易,將農莊的閑置資源與城市需求之間進行最大化、最優化的重新匹配,將不確定的流動性轉化為穩定的連接,間接地縮減了城鄉差距問題。
對于農莊和農民而言,通過產品認養、托管代種、自行耕種、房屋租賃等多種私人定制形式,不僅可以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產品附加值,還能夠和以往低頻消費的用戶建立強連接。
對于城市消費者而言,有一方良田,播撒夏秋之繁實,有一處宅院,納三五好友,賞四季之風月,幾乎是人生最大幸事。
休閑農業、共享農莊即將進入黃金發展期。不論是國外發達農業的“共享情懷”,還是國內休閑農業的“共享經濟”,都是將涉農經濟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多樣化的需求,共享情懷和共享經營的有機融合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