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海關以"零部件涉嫌違反對華制裁"為由扣押了數千輛大眾旗下品牌的車輛,導致大眾被迫緊急替換相關零部件并推遲交付。這一突發事件給歐洲汽車行業雪上加霜。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大眾在1月中旬發現問題后立即通知了美國政府,并表示會對指控進行嚴肅調查。據報道,這些被扣押的車輛中包括約1000輛保時捷、數百輛賓利和幾千輛奧迪,均為大眾旗下品牌。
這起事件進一步凸顯了歐洲汽車行業面臨的困境。據《財富》雜志網站報道,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崛起讓德國汽車供應商陷入困境。2023年,中國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同時也超過了德國。根據德國研究機構的報告,2023年1月至9月,中國制造商向國外銷售了340萬輛汽車,出口量已經超過日本和德國,并呈快速增長趨勢。
在德國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德國供應商面臨著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的問題。與此同時,他們還需要在保住傳統汽車市場份額的同時加大對電動汽車的投資,這導致他們的成本翻倍。德國汽車制造商希望通過在中國的投資來對沖歐洲汽車行業面臨的困局。據報道,大眾在2023年期間在中國進行了50億歐元的新投資。
然而,中國汽車行業的崛起也引起了美國的警惕。福特執行董事長比爾·福特曾警告稱,美國汽車制造商還未準備好與中國車企展開競爭。去年11月,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的主席共和黨眾議員邁克·蓋拉格和民主黨副主席拉加·克利什納穆希等人致信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敦促提高對中國汽車的關稅,以遏制其潛在的進口數量激增。
綜上所述,大眾汽車因零部件問題導致交付延遲,給歐洲汽車行業帶來了更加嚴峻的挑戰。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崛起正在沖擊傳統的汽車出口格局,德國供應商需要在困境中尋求平衡。與此同時,美國也對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表示警惕,呼吁采取措施限制其進口數量。在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歐洲汽車行業需要加大創新和轉型的力度,以適應新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