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做休閑農業都是半路出家,轉行過來。隔行如隔山,許多時候一頭霧水。
在項目投建之前,往往接觸諸多相關方,政府的想法、家人的想法、自己的想法、規劃單位的想法
面對這些想法,作為投資人,未來產業的掌舵人,我們究竟應該聽誰的?今天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1、聽政府的,還是聽市場的?
各地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農業,都會在積極招商,甚至舉行一些大型招商會,由地方政府牽頭,多會用溢美之詞渲染項目的各方面優越條件,很多投資者難免會受這些宣傳的感召??墒怯行┏兄Z會面臨承諾不兌現的情況。
通常來講,地方政府是求政績的,就是名。企業是求效益的,就是利。完全在政府意愿下建設,無視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發展規劃、背離市場規律,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有的投資者拿著“尚方寶劍”就另當別論了,這一類稱為“天派”,上邊有人,項目肯定能拿到一些專項補貼,同時,為了給地方政府也做做業績,也要聽聽政府的想法。
但,更多的投資者是把項目作為一個創業項目來做的,政府搞搞政策沒問題,在經濟方面就沒必要過多聽取他們的想法了。如果拿“補貼”為餌,讓企業改變原有發展路徑,企業往往得不償失。
2、聽市場的,還是聽自己的?
很多學員過來反應,說自己想做個農莊玩玩,沒想著這個玩具比想象中貴多了,結果是如果不繼續投資,升級,前期投資就打水漂了;如果繼續跟進,還不知道這個無底洞何時是頭。
所以,不管是玩玩,還是當成一個事業來干,得先想想清楚。如果首先是為盈利而建,主要就應該聽市場的。如果首先為了自己過一種生活方式而建,那就不妨主要聽自己的,但提前了解一下代價。
如果是聽市場的,還意味著,不是聽自己的。怕的就是騎墻,說是為自己吧,一味在迎合消費者。說是為消費者吧,又一味根據自己的愛好建設。好像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意識:搞的好,多掙錢;搞不好,大不了老子養老用。結果,農莊搞成四不像。自己住,別扭。消費者來玩,別扭。如果是為市場而做,那么對市場和常識的漠視,必然要受到懲罰。
3、聽規劃院的,還是聽自己的?
很多人轉行做休閑農業,說自己不懂,不懂就請專業機構來做規劃,結果掉進了另一個坑。
請記住,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投資的成敗!
我們正是因為不懂,所以不知道“盈利”和“完美的規劃”并不能劃等號。規劃院做的方案再完美,未來施工、建設、運營的還是你。你一定要懂,懂市場,懂客戶,懂模式,不懂就要學,學不會就先不要投。省得投完補課。
土淘頭條小編說
休閑農業最終贏得消費者的是你的服務產品,是你的產品的信譽與品牌,是你的農莊的管理機制和經營效率。只有科學的規劃,有創造性的經營,無論政府政策與政府官員如何變化,你都可立于不敗之地。
監聽則明。聽一聽政府的,看看大的政策走向;聽一聽市場的,看看需要什么;聽一聽自己的,看一看你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