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廩實,天下安。”糧食自古以來就是安天下之本。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和糧食安全。尤其是在疫情之下,要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百姓“米袋子”,全面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
藏糧于農,牢牢端穩“中國飯碗”。俗話說,五谷豐則民心安。去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現“18連豐”,糧食安全之基更加牢固。當前,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和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特殊大背景下,糧食生產和安全問題就更加凸顯其戰略意義。越是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越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不斷夯實“糧食之基”,始終端牢“中國飯碗”。各地要堅持“穩”字當頭,既要穩面積、穩產能,又要穩質量,穩效率。尤其是要繼續采取土地整治、農田水利工程、休耕輪作等辦法,守牢18億畝耕地的“紅線”、“底線”,確保藏糧于農、藏糧于地,讓中國人的飯碗裝滿“中國糧”。
科技興農,加快推進“智慧農業”。科技是“利器”,是推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動能。近年來,隨著科技愈加廣泛的應用到農業耕種,諸如“云種田”、機器人除草、智慧溫室等大力興起,科技不僅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種植效率,而且極大的提高了產出率。立足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各地必須緊緊扭住科技興農的“牛鼻子”,既要聚焦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綠色生產等領域,加快研發、創新技術,突破一批關鍵核心和“卡脖子”技術;同時,又要全力建設數字鄉村、發展農村電商,推動農村三產融合,特別是要集成應用農業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打造“互聯網+農業產業”“數字+智慧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努力用科技這把“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的“致富門”。
節約糧食,堅決摒棄“舌尖浪費”。民以食為天。對于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吃飯問題始終是第一位的大事。糧食豐收的同時,我們還要堅決反對浪費,繼續念好糧食“節約經”。一方面,要樹牢“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理念,全社會要從日常抓起,從餐飲業抓起,堅定不移實行“光盤行動”,讓節約糧食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不斷推動健康、理性的飲食文明、文化漸形漸成。另一方面,要從每個家庭抓起,讓節約糧食成為每一個人的日常習慣。比如,吃飯時,根據自己的食量,吃多少,盛多少,不要“眼大肚小”,吃不完的食物,應打包帶走。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把厲行節約當成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節約糧食的踐行者。
大國糧倉穩,國家根基牢。糧食安全事關國家安全大局,關系民生福祉。只要始終保持居安思危的謹慎、自力更生的自強、勤儉節約的美德,人人參與、起而行之,就定能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更牢、更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