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休閑農業,是將農事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范、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優勢互補,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統一,是現代城郊農業發展和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景區的發展標志著全球農業休閑度假大發展時代的到來。我國國內許多地方都發展了基于生態鏈的休閑農業,例如聯合國環境署命名為“全球生態500佳”的浙江奉化滕頭村、北京大興縣留民營生態農場、遼寧盤錦西安生態養殖場等,特別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周邊,以生態農業為特色的休閑旅游已經成為城市近郊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實際發展運作中,不同項目之間的差異非常大,但仍存在許多共性的問題。
1、脫離農業經營
如有些休閑農業園以農業的名義征地,然后搞房地產開發,嚴重偏離了主題,往往是人氣沒有增加、地皮沒有增值、收入沒有增長,結果只能是低價轉讓或者關門了事。
2、項目雷同,缺乏創新
中國目前大多數休閑農業的產品基本上都停留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院,再附送一些采摘活動的層次,各項目之間沒有差異。僅北京一地,就有順義“三高”、昌平的“小湯山”、朝陽的“朝來”、海淀的“錦繡大地”等數家的產品類似,導致市場吸引力的相對下降和相互間競爭的加劇。
3、有人氣沒財氣
游客到度假村后,往往花費不大,除了少量娛樂和餐飲外,不再有其它的消費,導致景區雖然熱鬧非凡,但最后一盤點還不夠運營費用的。分析原因,造成消費乏力的原因不是游客的消費能力不足,而是可供選擇的商品較少,許多旅游產品缺乏特色,游客有錢花不出去。
4、淡旺季明顯
受自然氣候條件、農事季節的影響,休閑農業旅游時間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別是在北方,淡旺季的反差非常明顯。同時由于客源群體主要是城市人口,周一到周五的生意往往比較冷清,周末又人滿為患,接待能力顯得不足。
分析和比較目前國內比較成功的休閑農業景區,有許多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其中有些具有共性或者具有一定的市場領先性,這是發展休閑農業型旅游景區的基礎和方向。
某度假村總占地三千余畝,集種植、養殖、旅游、度假、休閑、生態農業觀光為一體。度假村以產銷“綠色食品”為最大特色,以餐飲、娛樂、健身為載體,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農業為依托,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堅持“以農為本,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旅游”的發展方針,在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的基礎上,將農業和旅游兩種產業結合,讓客人享受清新自然、遠離污染的高品質生活。該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達1.4億元。
一、生態的原則
“田園性”、“鄉村性”和“生態性”是休閑農業園主題選擇的基本出發點,生態農業與旅游緊密結合是發展休閑農業型旅游景區的基本原則。
生態作為農業和旅游兩個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核心全過程體現在:①能源的利用;②循環經濟與3R原則;③以園養店,以店促園——旅游與農業相結合。
該度假村利用天然能源、能源再利用,比如使用地熱、太陽能和沼氣,實現了污染物零排放目標。
循環經濟是一種善待地球的經驗發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經濟發展活動組織成“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流程。強調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而旅游循環經濟表現為5個特征:經濟觀、系統觀、價值觀、生產觀、消費觀。“3R”原則則是Reduce(資源利用的減量化原則)、Reuse(產品的再使用原則)、Recycle(廢棄物的再循環原則)。
該度假村在實際運作中遵循了物質循環再利用,種養的循環圈以及循環經濟的“3R”原則,既節約了能源實現資源再循環又保護了生態環境。
“園”塑造綠色的旅游環境,提供消費的產品,是成本中心,“店”是消費場所,為園的產品提供顧客,是利潤中心。前店后園的布局格式保證了農業與旅游的互補與融合。
該度假村按照“以(農業)園養(旅游)店、以(旅游)店促(農業)園”經營思想,在布局上采取“前店后園”的方式,“園”有種植園區、養殖園區、科技園區;“店”有有容納1000人同時就餐的“開飯樓”;四季可垂釣的“蟹宮”;綜合性大型康樂宮;特色農家小院客房和仿古農莊;各種動物觀賞的“寵物樂園”;夏日室外沖浪的海景水上樂園、各類農家民俗表演、農業觀光、采摘、自撿生態蛋等項目。
二、尋求產品差異,創造歡樂體驗
現代旅游者尋求不同的體驗、強調自己做主,觀看享受但不損壞、只為有趣、并存(Being)、理解、冒險、外出嘗試地方風味、混合等理念。而差異性、參與性與挑戰性是項目設置的基本要求,其中差異性是最重要和最普遍的。差異性主要包括唯一性、第一與多樣性。旅游產品要體現出新鮮感,首先要有特色,即具有獨特性,其次具有唯一的特征,最后是提供給游客多種選擇。在項目設計中,主題是十分重要的,特別需要體現地方性。
該度假村注重從各方面塑造綠色的鄉村生活體驗:比如現場消費、創造自然的氛圍、設計民俗游樂項目、創造消費的需求,讓游客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度假村結合自身的特點,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給游客創造出集食、宿、游于一體的平臺。
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產品設計、奇特的農家文化,旅游與休閑的巧妙結合,眾多的參與性項目,悅目的資源整合,不同的消費檔次滿足不同層面的消費者需求,高質管理與溫情服務等構成了度假村提供游客歡樂體驗的基本要素,使游客感到物有所值。
農業休閑旅游的一般比例為:旅游收入占總收入(農業收入+旅游收入)的40%左右,條件差的地區,旅游收入可以占總收入的20%左右。而在該度假村,所占面積中90%為農業用地,10%為旅游休閑用地,但其收入70%來自旅游,30%來自農業。
某度假村總占地三千余畝,集種植、養殖、旅游、度假、休閑、生態農業觀光為一體。度假村以產銷“綠色食品”為最大特色,以餐飲、娛樂、健身為載體,其核心理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生態農業為依托,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為原則,堅持“以農為本,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旅游”的發展方針,在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的基礎上,將農業和旅游兩種產業結合,讓客人享受清新自然、遠離污染的高品質生活。該度假村2003年的收入高達1.4億元。
三、管理目標與管理系統總體控制、有序服務、整體經營
在一個時期內,由度假村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企業實施對旅游區的總體控制,包括統一區域內規劃,統一區域內建設,統一區域內管理標準,使區域內所有從業者都能如一個企業內部各環節一樣,得到有效控制運轉,最終達到統一的質量標準。
組織結構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完全市場化的運作體系,建立合理的薪酬和獎勵制度,明確各工作崗位的職責和目標,促進景區操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董事會制度下的總經理負責制是休閑農業型景區的一種比較好的管理形式。
經營管理
各區分開管理、獨立核算、循環利用。首先是農業區和度假村分開管理,各自獨立核算,實行大循環。該度假村的飯店與農業區現有員工1500多人,實行分開管理、獨立核算制度,飯店聘請的是專業人士經營,農業區實行的是承包責任制,遵循了一條“以園養店、以店促園”的發展思路,實行園區開放(不收門票)、采摘園免費品嘗等措施。
經營體制
減少管理層次,集團公司總經理只管理各單位第一負責人,旅游開發公司總經理只管理下屬各單位第一負責人;劃小核算單位,原則上,能夠進行獨立核算的單位都要進行獨立核算,直至核算到小組及個人,形成“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使每個員工都能感受到壓力和動力;專業化管理,防止各經營單位實行獨立核算后,各自都設立自己的輔助部門而導致“小而全”現象,必須對各經營單位進行合理的劃分與分工,各經營單位只負責本專業和本行業的事項;社會化服務,主要指在景區,把可以進行公共服務的部分統一由物業部門來管理,物業部門通過為各經營主體單位提供服務而獲得收入。
管理方針
強調景區生態是景區的生命,生態效益等于或者大于經濟效益,不僅僅使環境得到保護,而且使環境更美好、更豐富;把動植物、水、空氣、巖石、文物、陽光等資源當作景點向游人介紹、把動植物、水、空氣、巖石、文物、陽光等資源當作企業的財富與資產進行管理。
內部能力建設
在人力資源方面,通過各種方法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完善服務系統,積極推進崗位交叉互補(Cross-Utilization)與現場走訪,由游客和員工共同營造度假村的歡樂氛圍;在服務過程中,推行行動準則的“SCSE”策略,即:安全(safety)、禮貌(courtesy)、表演(show)、效率(efficiency);同時,編制詳細的作業手冊,保證提供服務的質量。
四、獲取綜合效益合理回報、適度風險、多業共生
不追求高額和短時間內的回報,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趨勢,在充分研究市場的基礎上,綜合各個方面信息,研究政策風險、控制經營風險、防范道德風險、減少合作風險,制訂詳細周密的開發和運作計劃,從各個方面保證投資和經營的可控。
以“創造新的生活品質”為宗旨,堅持“生態社區”的開發理念,按照“旅游+農產”運作模式,營造區域亮點。總體發展思路是保護原有的自然環境,營造出一個理想的綠色家園,通過主題公園化的再造過程,打造具有綜合功能的社區空間。
除在上述幾個方面有所發展創新外,該度假村在生態與人文結合方面注意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題,有計劃的進行規劃化集約化經營,開發科技含量高、經濟附加值高的優質農產品,從各個方面促進了度假村的發展。自2001年起,該度假村營業額以近乎100%的增長速度逐年遞增,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休閑農業具有生產和休閑的雙重屬性,它的基本特征是:以農業經營為主,以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為重點,以農業增收為核心,生產、生活和生態相結合。休閑農業將農事活動、自然風光、科技示范、休閑娛樂、環境保護等融為一體,實現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優勢互補,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統一,是現代城郊農業發展和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