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產品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關系到國計民生,是國家運作的支柱。現階段,大數據、大流通、大互聯已成為農產品營銷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農業營銷必須堅持的方向。伴隨著國家層面《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指導意見》的發布,更多的工商資本涌入農業電商領域,為現代農產品營銷促進農業增效,實現農民增收提供前提。
傳統農產品營銷活動貫穿于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交易四大部分。目前,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資產品同質化嚴重,農戶缺乏對農產品深加工的認識流通渠道呈現“兩頭下,中間大”的不平衡性,“買難、賣難”的現象同時存在。即對農戶而言農產品“賣難”現象突出,而對城市居民而言則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產銷對接不通暢。同時,農產品在營銷成本較大,投資回收期長,回報率低等條件制約下,品牌價值難以實現。
農產品營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農戶農產品營銷觀念意識薄弱,營銷組織化程度較低。
當前我們農戶生產多以分散式為主,產業化水平較低,缺乏統一的營銷指導與培訓。絕大多數農戶都是抱著隨重的心理進行農產品售賣。所以農產品營銷還不夠科學規范。
農產品產業化集中度較低,缺少合作化、規模化的生產方式。
農產品深加工不夠,農產品的規模化生產與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落后,產品質量差異大,品牌溢價效應無法得到有限的放大,造成農作物在市場中的銷售困難重重。流通環節過多,流通半徑過小,銷售渠道單一。
農產品的脆弱性導致其在物流環節中容易腐敗變質,這就對物流系統的時效性與穩定性要求極高。所以,保證物流運輸的安全性就成為流通環節的重中之重。同時,多數農戶自產自銷,輻射范圍有限,市場容量過小,農戶的上級組織合作社在渠道對接過程中難免有信息失真的情況,而農戶的初級產品缺少相應的技術含量,導致銷售價格不高。
營銷銷售信息閉塞、對市場的分析處理能力差。
現在大部分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市場的信息傳遞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于傳統的溝通方式,缺乏網絡等交互性強的覆蓋范圍大的工具,產品宣傳信息不到位。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農產品成熟后大量的積壓在家沒有銷售渠道,給農民帶來巨大經濟損失。
在當前互聯網+時代,營銷思維已風靡全球,農產品網絡營銷也顯得十分必要,加強網絡營銷,繁榮農村經濟勢在必行。互聯網+的營銷策略對于增加農產品的銷售量,樹立農產品特色品牌,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產銷對接、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重大影響。
借助互聯網+的營銷思維,提升農戶農產品營銷信息意識
積極主動聯合信息產業、通信管理等相關部門,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網絡營銷知識體系培訓。增強農戶農業技術水平,培養農業信息化技術人才,提高農產品生產質量。
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農產品物聯網追溯體系,提升百姓食品安全意識
近來,越來越多的大型農民合作社開始采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溯源系統”,通過信息化手段管理,實現農產品從“田地到餐桌”的產業鏈全過程管理、監督、展現。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建設。提高農民的收益。
構建新型的農產品電子銷售渠道,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
進一步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拓寬網絡營銷渠道,多視角、多維度與電商進行融合,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共享、網絡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的核心優勢。進行農產品產銷直面對接。而且,通過全球定位系統保證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物流交易,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讓消費者可以直面的利用網絡瀏覽農作物生產、加工、運輸、交易過程。增進消費者消費農產品的信心。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上的轉化率,進而實現農民收入的增長。
力促農產品信息發布,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化建設
通過建立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利用地方的資源優勢、文化優勢及政策優勢對地方特色農產品進行整體定位、包裝、宣傳。引導消費者大眾農產品品牌感知,樹立良好形象。選準品牌代言人,比如:褚橙的營銷、柳桃、三只松鼠的等互聯網農業品牌的迅速崛起。讓傳統農業從業者看到了希望。利用新型的產業模式創造差異,讓農產品特立獨行,強勢打造農產品差異化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為農產品營銷帶來意想不到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