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
具體可訪問http://www.sanone.cn
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測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去或賣得過于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屬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后,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目前中國應在解放剩余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農村問題,目前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往戶籍制度將城鄉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較大差異。這種戶籍制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受到理論界的一致質疑。目前,各地興起的戶籍制度改革紛紛向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開刀”,希望能夠借此進一步解放農村剩余勞動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后,解放的剩余勞動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導,形成的移民潮會給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驟需要控制,小城鎮是消解城鄉二元對立、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農民問題,可以分為素質和減負兩個問題。農民素質問題,主要是指文化素質。據統計,截至2000年底中國義務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蓋率達到85%,在普九未能覆蓋人口中,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同時,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只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錯誤觀念指導下形成的便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沒有一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競爭?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
農民問題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減負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再三強調要減輕農民負擔,但個別地方“令不行禁不止”——農民負擔照原樣,引發農民抗交國稅和集體上訪等事件發生。農民負擔重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夠,目前還有些地方政府部門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飯的人不少”。因此,減輕農民負擔首先應該考慮加大力度進行機構調整,減員增效,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接近9億,占全國人口70%;農業人口達7億人,占產業總人口的50.1%。“三農”問題的解決必須考慮農業自身的體系化發展,還必須考慮三大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系重大,不僅是農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黨和政府的大事。
參考資料:http://www.sanone.cn
已贊過
已踩過<
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
評論
收起
濂藉揩涔愮殑灝忕尓
2018-07-28
濂藉揩涔愮殑灝忕尓
采納數:5365
獲贊數:305453
我現在就讀于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每天都看半小時左右關于手機測評的視頻。了解最新手機動態
向TA提問
展開全部
三農指農村、農業和農民。
“三農”問題,就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研究三農問題目的是要解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穩定。實際上,這是一個居住地域、從事行業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系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應對農業發展問題,不僅要著眼于三農本身,而更應注重從“三農”之外即各自對立面采取對策。農業易相發展理論對于化解“三農”問題的意義在于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三個方面: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農村城鎮化及社區化、均等化、農場化;農民新型非農化、職業化。
已贊過
已踩過<
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
評論
收起
k618t
2008-06-08
k618t
采納數:3166
獲贊數:54996
LV15
擅長:其他社會話題
時事政治
烹飪方法
花鳥魚蟲
電影
向TA提問
私信TA
展開全部
三農政策:是指農業、農村、農民的相關政策,具體內容比較廣泛,可在網上查找相關信息。
新農村建設是三農政策的延續和新發展的需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是過去“三農”政策的延續,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已經達到了需要解決城鄉收入、生活各方面差距的新發展階段的需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對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一直非常重視。改革前強調發展生產,解決溫飽問題,改革后從實際情況出發,一方面強調重視生產,同時也強調增加農民的收入。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出臺了五個“一號文件”,以及2003、2004年的“一號文件”,反映的都是這個精神。
“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既包含了過去“三農”政策所強調的發展生產、提高農民收入的內容,也就是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目標,同時也包含了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我們已經達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既要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這樣才能保證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也只有這樣,才會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已贊過
已踩過<
你對這個回答的評價是?
評論
收起
藍瑟一身
來自百度知道認證團隊
2018-05-22
藍瑟一身
采納數:42
獲贊數:2375
LV6
擅長:暫未定制
向TA提問
私信TA
展開全部
1.農業支持保護補貼政策
2.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3.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4.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
5.新疆棉花、東北和內蒙古大豆目標價格政策
6.產糧(油)大縣獎勵政策
7.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
8.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和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支持政策
9.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政策
10.測土配方施肥補助政策
11.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政策
12.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
13.化肥、農藥零增長支持政策
14.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補助政策
15.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政策
16.設施農用地支持政策
17.種植業結構調整政策
18.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支持